對50后、60后甚至70后來說,河南人程琳是家喻戶曉的明星、千萬人追逐的偶像,她2500萬的樂曲銷售量高峰,至今無人能逾越。如今的她,安于現在的生活,仍在靜心地追逐著自己的最愛——音樂。
□東方今報特派北京記者 奚春山 通訊員 于宙 楊永
○●13歲成千萬人追逐明星
金槍魚、三明治、星巴克咖啡,這是中國流行樂壇第一人程琳在3月8日這個節日里的午餐。“我喜歡簡單,平時都是這樣吃的!”程琳說。
程琳的現居住地,位于北京的東北五環,她說,自己不喜歡喧鬧,所以選擇了有地鐵的近郊。乘坐地鐵,也是程琳的首選交通工具,她說,少開車,也是對這個城市的貢獻。
對于家鄉洛陽,程琳說,很懷念那里的小吃,每年過年都回去和親人團聚,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很親切。
如果換作30多年前,程琳可能沒時間安靜享受兩個小時的午餐。那時,她13歲,以一曲《小螺號》紅遍大江南北,成了千萬人追逐的明星。
而今,沒有了身邊的喧鬧。程琳說,她安于現在的生活,能靜心做音樂,出名太早,不是好事。
程琳生長在一個藝術家庭,6歲開始學拉二胡,而她的父親,則成了她上二胡課時風雨無阻的陪伴。
○●一路走來 相伴鮮花掌聲
程琳8歲登臺演出,12歲考入海政歌舞團,任二胡演奏員。程琳偶爾在樓道里哼流行歌,團里的人就說,你也來唱幾首吧,那時她13歲。1980年10月,程琳在首體“新星音樂會”首次亮相。媒體報道稱,她演唱的《小螺號》,吹響了新時期流行音樂的號角,并出版第一張專輯《小螺號》。 這張專輯程琳得到了2000元稿費,全部交給了團里。
一曲《小螺號》,傳遍了祖國大江南北,13歲的程琳迅速成為中國歌壇年齡最小的新星。
1988年,程琳第一次參加春節聯歡晚會,演唱《思念到永遠》(即《信天游》)。《信天游》是解承強的作品,之前有別的歌手唱過,但是后來解承強不太滿意。新版的《信天游》音調上選用了北方民謠,配器上吸收了搖滾樂的元素,程琳也有幸把《信天游》唱到了春晚。很多人都說,程琳不再是唱著《小螺號》的童星了。
程琳說:“《信天游》讓我長大,“西北風”讓我成熟。”
隨著《風雨兼程》《他*的吻》《酒干倘賣無》《信天游》等影響一代中國人的歌曲響徹大江南北的歷程,年輕的程琳,收獲了無數的鮮花和掌聲。
○●汪涵眼中的流行樂“祖師奶奶”
去年12月,《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汪涵,以流行樂的“祖師奶奶”來概括程琳的成就。而著名樂評人郭志凱表示:在他很小的時候,在家鄉洛陽,程琳這個名字早已成為流行音樂的代名詞,也是他進入音樂圈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動力源泉。在那個年代,程琳不僅是西北風的旗幟,更是中國流行樂的先驅。
程琳說,糾結了很久,才答應湖南衛視的邀請,因為自己是音樂家,不是娛樂圈里的人,不喜歡炒作和花邊,但她仔細觀看了汪涵主持的節目后,發現還是有一定深度,不是一味地靠娛樂與販賣嘉賓隱私而迎合觀眾的。
程琳認為,上世紀80年代,人們把音樂看得比較神圣,比如說一些作曲家通過專業訓練,專科畢業,所寫的歌曲可能會比較保守,可是他們會去采風,到不同的地方去住兩三個月,就是為了和當地的音樂家交流。現在的流行歌手很幸福,人們的認同感逐步提高;現在流行音樂的包裝、制作手段上了一個臺階。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就是為了出名去唱歌,并不是真的喜歡音樂,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回顧自己對流行樂壇的影響,程琳說,自己出的10盒錄音磁帶,大概賣了2500萬張,應該屬于成績最好的。
○●杰克遜坐過她吉普車的后備廂
1989年,著名導演謝飛將目光鎖定了這位祖籍河南的紅歌星,請她與姜文主演電影《本命年》,程琳在片中本色出演一位歌星,她與還顯青澀的姜文牽手長安街的漸行漸遠的黑色背影,仿佛是她暫別歌壇的一次最好記錄,她那充滿輝煌、血氣方剛的80年代,也永恒定格在了這部膠片電影中。
1990年,程琳出國深造,就讀于美國加州大學,攻讀現代音樂、作曲、制作,同時拜麥克·杰克遜、麥當娜的老師薩斯瑞格斯為師,成為他唯一的中國女弟子。
在世界大牌歌星杰克遜去世前,程琳曾跟他合作制作過一首歌,有一天車不夠坐了,程琳的車是個吉普車,杰克遜就坐在了她吉普車的后備廂里。
程琳說,你怎么能這樣坐?杰克遜說他愿意,因為你(程琳)做的音樂有意義,比如說《比金更重》,這些歌,能觸動人心。
《比金更重》這個專輯,是程琳歷時4年精心打造的,既有當年的成名作《酒干倘賣無》,又有《比金更重》等新歌,2009年正式推出。此次與程琳一起創作并制作、演唱單曲《比金更重》的,是世界級的音樂大師,為席琳·蒂昂、瑞奇·馬丁等超級明星擔任音樂制作人的KC Porter。專業媒體評論說,這首歌從音樂到歌詞,都采用了中西合璧的方式,程琳和Porter的聲音搭配在一起,居然是如此和諧,她演奏的二胡穿插在西化的音樂當中,也絲毫沒有突兀的感覺。
○●“違背心愿的事 不能做”
“如果沒有陽光,小樹不會成長。如果沒有音樂,靈魂不會得到滋養”。程琳在自己《比金更重》專輯的封面里,寫下了這樣兩句話。她說,在自己成長時,得到了爸爸、媽媽、李谷一老師等親人、前輩的提攜和幫助,而自己,也想用力量去幫助別人。
2002年,程琳在捐建西藏“春蕾小學”工程中,應中國兒童基金會邀請成為愛心大使,在布達拉宮前舉行交接儀式并演唱。2003年,程琳作為發起人,參與河南偃師馬河村希望小學的建設工作,使600余名兒童,有了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的機會。
作為女性,未嫁人的程琳,已經當上了媽媽,而這個女兒,是她收養的。談起非親生的這個女兒,程琳說,人間,要有愛,哪怕沒有血緣關系,不是夫妻,也一樣有愛。
作為知名音樂人的程琳,一直拒絕去當節目的評委。她說,因為有一次做評委時,有評委遞條子說“你要讓誰誰贏”,當時她就翻了臉。自那以后,她基本上就不去當評委了。
程琳說,一個音樂人,跟心愿背道而馳的事情,不能做,而且自己成名成家的時候,老一輩藝術家,也沒干過這樣的“潛規則”。
知名音樂人高曉松曾評價程琳說,全世界都像打雞血一樣(為名利)亢奮,似乎她還在堅持自己的節奏。
程琳認為,選秀節目很好,能滿足無數有藝術才華的草根成名成家的愿望,可是應該辦一個干凈的選秀節目。
作為河南人,她說,文化產業是中原經濟區的重頭戲,希望能和河南電視臺合作,推出一個只看選手才華,透明、公正的選秀平臺。
■ 人物檔案
程琳,河南洛陽人,父母都是豫劇工作者。從小學習二胡的程琳,12歲作為文藝兵進入海軍政治部歌舞團擔任二胡演奏員,后進入東方歌舞團,先后出版《小螺號》《童年的小搖車》《新鞋子舊鞋子》《程琳新歌1987》《夢紅樓》《比金更重》等暢銷專輯,《風雨兼程》《他*的吻》《酒干倘賣無》《信天游》等歌曲影響一代中國人。她還出演了電影《本命年》,該片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原標題:《河南人在北京》 程琳:13歲以一曲《小螺號》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