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際 >> 瀏覽文章

被IS摧毀的古建筑重現了:3D打印技術太能干

2016/6/20 17:22:55 點擊數: 【字體:

  想象一下:我們可以重建巴爾米拉,仿佛Isis的鐵蹄從未踏足這個城市;或者,我們可以讓加德滿都城重現地震之前的輝煌氣度。在威尼斯雙年展英國V&A博物館的特別展場,展現了完美復制一個城市的新科技,我們是否要將之付諸實施呢?
 
  2000多年歷史的巴爾米拉古城曾經是敘利亞最熱門的旅游景點。穿越羅馬式的柱廊進入貝爾廟,夕陽斜射在沙漠上,石頭變成了金色和粉色,身處其中,仿佛跨越了時光。
 
  去年10月,當Isis的戰士沖進巴爾米拉城,摧毀了這座古老城市的珍寶,整個世界都被震驚了。
 
  今年4月,在英國倫敦特拉法加爾廣場,人們用3D打印技術完美重現了貝爾廟的凱旋門,象征著對于暴力的反抗。
 
  當Isis逼近城市的時候,數字考古研究所(IDA)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合作,將3D攝像機分發給巴爾米拉的志愿者。他們已經意識到,就像塔利班在2001年炸毀了阿富汗巴米揚大佛一樣,Isis很可能會對于巴爾米拉的文化古跡造成毀滅性破壞。
 
  數字考古研究所是由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和阿聯酋迪拜博物館合作建立的。
 
  敘利亞的巴爾米拉、伊拉克的摩蘇爾、尼泊爾的加德滿都……而今,數字化復制和3D建筑技術不僅能夠重建損壞的古跡,甚至能夠從廢墟中復原整座城市。
 
  這項技術同樣也提出一些問題:重建古代的遺跡或建筑意義何在?復制品會像原本的建筑一樣好嗎?“真實性”和對于幸存者的象征意義,哪個更重要?
 
  實際上,重建城市的歷史源遠流長。最著名的嘗試或許是二戰后對于波蘭華沙的精確恢復。1945年的時候,整座城市有90%已經被損壞或摧毀,市政當局開始著手重建華沙時,他們希望恢復這座城市在18世紀晚期黃金時代的風貌。他們不僅參考了當時的歷史規劃,同時還參考了大量威尼斯畫家貝納多·貝洛托留下的圖像。
 
  華沙的重建似乎非常成功。走在老城里,游客常常不會意識到自己走入的是一座重建的城市,仿佛20世紀從未發生。
 
  這種象征對于幸存者來說非常重要,華沙的復活也是民族的驕傲。“你只要想想人們是運用了多么高超的技術、強大的決心和意志力,才能夠做到這一點。”藍盾的艾瑪·坎利夫表示,藍盾是一個致力于保護文化古跡免受沖突和自然災害的影響的非盈利機構。
 
  巴爾米拉的重建不用再參考風景畫了。IDA的數據庫里存有數百萬張圖像資料,根據這些志愿者用特殊相機拍攝的照片,IDA的研究人員可以制作出數字模型,據此可以在人造石上打印出粗略的結構。通過3D雕刻技術,研究人員可以對建筑表面進行細節刻畫。
 
  簡化軟件的操作,并將之與公眾分享,可以讓當地社區主動參與進項目中來,不用等待國際組織的幫助。BasselKhartabil是當地一名軟件開發商,致力于在當地推行免費互聯網接入,也是該項目在當地的重要負責人。他已經被當局政府逮捕,其身處何方,健康狀況如何均不得而知。
 
  “衍生物的分享和創作是我們的核心使命,”在Khartabil被捕其間代替他主理事務的BarryThrew表示,“與在特拉法加爾廣場再造遺跡相比,我們更愿意將3D模型做成一個可以下載的數據包,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打印出來。”
 
  2015年4月,地震侵襲加德滿都市中心。國際捐助者提供了41億美元的捐款,以重建加德滿都城。一個名為Rekrei的組織挺身而出。該組織曾經參與摩蘇爾項目,為伊拉克摩蘇爾博物館提供3D模型。Rekrei開始在加德滿都重建城中心的杜巴廣場。
 
  與華沙或巴爾米拉的情況不同,加德滿都在震前的狀況并沒有被詳細記錄。尼泊爾的文物保護機構對于地震中毀壞的220個古跡沒有詳盡資料。
 
  他們只能借助于大量的照片資料進行分析。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名為“數字考古基金會”的組織也開始用3D相機記錄損壞的寺廟和佛塔數據,創建一個開放的數據資源。據悉,第一個重建項目是拉尼博卡里(王后水池),這個17世紀的皇家寺廟綜合體預計將耗時6個月進行重建,總共花費1.2億尼泊爾盧比(折合人民幣約740萬元)。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IDA將于9月在哈佛大學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起舉辦會議,對于全球重建制定準則和規范。V&A博物館也在明年有類似計劃。
 
  至于3D打印出來的這個巴爾米拉拱門,在倫敦首秀之后,它將巡展至紐約和迪拜,鑒于Isis已經撤離,這個拱門在秋天的時候有望回到巴爾米拉。敘利亞文保部門大膽宣稱,所有被Isis破壞的古跡都可以在5年之內重建完成。
 
  “我們希望敘利亞的軍事紛爭能在未來幾個月內自行解決。工作與生活于當地的人都能夠得到安全保障。”IDA主席羅杰·米歇爾表示。
 
  在內戰不斷,人道主義危機存在的時刻,重建工作必將遭受很多困難。整個敘利亞的重建必將經歷更長時間。數字技術或許能夠盡到綿薄之力。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