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際 >> 瀏覽文章

非遺申報在國外:重傳承保護 減少商業氣息

2013/10/18 9:59:19 點擊數: 【字體:

 

非遺申報在國外:重傳承保護 減少商業氣息

撒丁島撒丁島牧歌文化——多聲部民歌于2005年被列入世界非遺名錄

  韓國:申遺過度商業化惹人憂

  近年來,韓國掀起非遺申報的熱潮。項目申報成功后,很多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商人用來開發衍生產品,并在旅游景區進行售賣。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的玩偶、面具及相應書籍等應有盡有。無論是在韓國地鐵站的廣告欄、外國游客服務中心,還是在本土香煙的包裝盒上,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各種宣傳廣告隨處可見。此外,為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很多民俗村都圍繞宗廟祭祀典禮、祭祀樂、江陵端午祭等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舉辦盛大的活動。為了滿足游客,“國家級文化財”的表演者不得不往來于不同的演出場地,比如韓國的農樂樂團每天每隔一小時就要演出一場。

  雖然這些地方的文化產業在演出活動的帶動下得到不小的發展,在吸引眾多外國消費者的同時獲得了可觀的收入,但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后的過度商業化也引起了當地專家、學者及公眾的不安。他們擔心這會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變得模式化,逐步失去傳統文化原汁原味的東西,以及原有的意義和價值。

  法國:申報是保護文化多樣性的方式

  法國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有著相對理性的態度。從政府、專家到公眾,普遍認為非遺申報只是保護文化多樣性的一種方式,根本目的在于加深青年一代對于被列入名錄遺產的認識和保護,而不在申遺本身。當法餐被列為世界非遺時,法國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卡特琳娜·科羅娜稱“這是對文化多樣性做出了貢獻”。法國駐教科文組織常任代表于貝·德岡松則認為,法餐成功申遺后,將會更多地加強學校教育。“讓青年一代關注自己的美食傳統,并將餐桌藝術代代相傳才是最終目的。”

  在非遺保護方面,法國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除了1887年立法保護文化遺產,法國政府于1982年在巴黎成立了世界文化宮,旨在保護文化多樣性和增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該機構不僅通過推廣與傳統表演、節日和儀式相關的電視節目,出版傳統音樂唱片,創辦期刊等方式傳播非遺,擴大非遺的影響力,還通過舉辦國際會議、學術研討會等方式促進非遺保護。為了推動公眾參與,世界文化宮還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委員會、法國文化部一道,每年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活動。

  2011年,世界文化宮下設在法國維特雷市的檔案存放館被賦予了新的任務,變身為法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這里不僅為“活著的文化遺產”提供基礎數據,也是法國執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辦公地點。非遺各分支領域的專家聚集于此,與法國文化部相關領域的負責人一道,對非遺申報進行研究、跟蹤、審核,并對已列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制定保護及管理計劃。

  日本:對申報與傳承同樣熱衷

  據資料顯示,日本既是非遺理論的最早提出者,也是非遺保護工作的最早實踐者。半個多世紀前,日本就頒布了《文化財保護法》,在1955年展開了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人的指定工作。在日本,這些被稱為“無形文化財保護者”的傳承人,受到了全國自上而下的尊敬,民間親切地稱他們為“人間國寶”。至今,共有360人被官方認定為“人間國寶”,現存者114人,平均年齡75歲,最低年齡57歲。針對非遺傳承人多數年齡較大、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繼無人”的難題,日本東京文化財研究所所長鈴木規夫曾表示:“找到專業的接班人很重要,但普及工作更為重要。看得懂并感受其中樂趣的人越多,文化財狀況越改善,專家也會越來越多。”

  日本對于非遺的申報很是熱衷。2009年9月30日在阿布扎比舉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上,審議并批準的76個列入項目有13個是來自日本的。除了申報,日本同樣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為了讓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保護,自1996年《文化財保護法》修訂后,日本引入了歐美等國保護非遺的登錄制度,建立“文化財登錄制度”,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注冊、登記,確定它們的歷史文化價值,并通過大眾媒體進行輿論宣傳,提高大眾的保護意識。

  意大利:非遺整體保護獲認同

  意大利在非遺申報和保護方面表現并不突出,但自2001年西西里傀儡戲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意大利對鄉村生態保護的關注度開始提高,先后已有撒丁島牧歌文化——多聲部民歌、地中海飲食等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除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計劃,意大利政府和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整體化保護的策略對西西里傀儡戲、意大利鄉村“生態博物館”等進行保護和開發,使其成為本國整個非遺保護的亮點。西西里島上保留著一些木偶劇場,木偶藝術家沿用多年來流傳的制作方法,經過繁復的手工雕刻,將木偶的面部表情雕刻得生動、夸張;表演者根據一些基本的故事情節,用精雕細刻的木偶和道具進行即席創作。這種表演方式在當地以家族的方式代代相傳,在推動旅游業發展的同時實現了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原標題:非遺申報在國外:重傳承保護 減少商業氣息)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3-10-1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