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共同承擔讓遺產長續久存的責任

2016/2/15 15:02:30 點擊數: 【字體:

    又是一年寒假時。而作為一名考古專業的研究生,每逢放假回家,總得面對各種神問題:“麗朵,聽說前一陣子你去挖墳了?有沒有挖到什么值錢的寶貝?”或者是“過來一下,幫我看看這個是不是真的?”然后就拿著一張不知從哪弄來的青銅器照片往我面前湊。

    文化遺產與普通公眾的關系,現在仍有不少錯位之處。《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盜墓小說讓很多人以為考古就是盜墓,五花八門的鑒寶節目更是讓不少人把文物和暴利聯系在一起……以我參加的馬家窯文化遺址發掘為例,亦是有跡可循。

    去年9月,我參加了馬家窯文化遺址發掘。發掘過程中,發生了一件讓我震驚萬分的事。當時我們發掘出一個完整的當時人們生活所用灶的遺跡,小心翼翼地將其清理干凈后,待照相留存資料。中午,我們只是拿布將其蓋住,就去休息了。下午來到現場準備工作時,看到民工都朝探方指指點點,走近一看,我們全都驚呆了:上午清理干凈的探方內有人為踩過的足跡,清理出來的灶已然消失,原本灶上的碎骨、陶片等遺存也是四處散落。

    誰能想到,就在考古發掘現場,竟然存在如此野蠻的破壞。他們(破壞者)以為挖出了值錢的寶貝,就如此輕率地把一個承載著豐富歷史信息的遺跡破壞了。

    遺址中一塊陶片的出土,考古人員都要經過前期數個月山上山下的考古勘探和田野調查,數月不辭辛苦的發掘,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數據整理和研究,最終才有了在教科書、在博物館、在遺址公園中看到的讓人驚嘆不絕的修復器物、美輪美奐的遠古居民生活再現場景以及證據確鑿的遠古文明架構。而且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地方文化建設、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提供多方面的幫助和支持。

    考古發掘的遺存,是歷史文化的物質載體。考古人員研究其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卻并不估算它的市場價值,因為我們從遺存中找尋的是歷史,我們在尋根。通過知道歷史,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

    文化遺產資源是地球資源中最重要的不可再生資源,考古遺址蘊藏幾十萬年到幾千年的豐富歷史文化信息,是文化遺產的核心。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的載體,是國家之根,民族之魂。破壞文化遺產就是破壞人類生存之根基。

    作為普通公眾的我們,要深知文化遺產是我們每個人的遺產,要行動起來身體力行保護它們。要對不明出處的文物及時上報相關文物部門,以正確的保存方式,向子孫后代傳遞最豐富的歷史信息;要絕不變相地支持文物作假行業的形成,更不變相地鼓勵文物市場的非法買賣,這樣才能從源頭遏制文物的盜掘行為;要愛護我們的文化遺產資源,珍惜我們中華民族擁有的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共同承擔讓其長續久存的這份責任。龍麗朵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