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關于進一步加大非遺傳承人保護力度的提案

2016/3/10 15:26:13 點擊數: 【字體:

  傳承人是民間文化遺產存續發展的主體和主要動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說到底是對非遺傳承人的搶救和保護。盡管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傳承人的生存困境與發展問題依然值得重視:
 
  一是傳承人老化,面臨普遍斷層、后繼無人困境。首先,傳承人相繼離世。已公布的四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共有1986人。截至今年8月,已有250位去世。另據統計,1979年至2006年,我國共評出365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目前已有73位去世。其次,在世傳承人老齡化。在對9項被列為嘉興市第一批非遺保護名錄項目的調查顯示,除6名已經過世外,在世的26名傳承人中,年齡在60歲以上的有24人,占92%;80歲以上的6人,占23%;有12位無傳承人,占46%。第三,民間工藝類的非遺也因不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無法形成廣闊市場,導致從業人員減少且少有學徒。目前,我國共有3025名高級工藝美術師,仍從事傳統工藝美術的僅有20%。我國764個傳統工藝美術品種中,52.49%的品種陷入瀕危狀態。
 
  二是傳承人生存發展環境有待改善。首先是外部環境被破壞。隨著文化改制、城鎮化建設推進,傳統村落日漸消失,傳統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悄然改變,傳承人離開文化原生地,一部分非遺開始發生“遺傳變異”,一部分則面臨最終失傳的可能性。其次是制度支撐不足。一是沒有普遍被認同的社會地位;二是財政支撐不夠。目前,由財政劃撥,對傳承人施行補貼,國家級傳承人每人每年1萬元,地方級傳承人每人每年從4000元到1500元不等。但是這筆補助有的因為被地方截留他用,不能足額發放;有的因為需要正規發票,部分傳承人因此拿不到補助。
 
  三是傳承人認定工作有待完善。第一,45號令第4條規定,成為傳承人的方式應是自行申請或被推薦,以申請為主。但傳承人有的生活閉塞、有的文化較低,無從了解相關制度,造成“信息不對等”,自愿申請無法實現。非遺保護意識的淡薄也使得一般民眾和組織不會為其偶然發現的非遺傳承人去充當“認定”的推薦人。第二,政府的亂作為、專家意見的缺位,導致認定工作程序和方法出現混亂、錯位,出現誰出錢多誰就獲評現象,甚至出現過不少官員擠占傳承人名額的惡性事件。
 
  為此,建議:
 
  一是構建完善的傳承人認定機制。只有完善的認定,才能更好地保護。首先要科學設置認定標準。探索團體傳承制度;將“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員”列入可供參選名單中;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非代表性傳承人兩類主體分別予以不同認定標準和資助標準。其次要完善多渠道的認定啟動機制。構建發現、推薦非遺傳承人的個人和單位激勵機制;評定傳承人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即除政府組織申報外,還采取由傳承人直接“登記”方式,作為現行認定制度的補充程序;發揮專家和社會組織在傳承人認定、評估、管理、監督工作中的作用。增加精通文化的專家學者作評委。
 
  二是著力搶救性保護傳承人的影像資料。為防止“人走技失”,在關注傳承人健康的前提下,應盡快組織力量用口述歷史、原生態記錄、制作全程影像的方式,全面保存非遺項目的完整影像資料,力求達到根據影像資料可以復原非遺項目的要求。
 
  三是著力促進職業傳承。一方面提高非遺傳承人的社會地位并增加補貼幅度,促進師徒傳承。借鑒韓國、日本等國的保護措施。將具有重大歷史、學術、藝術價值,以及顯著體現地方特色的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為“人間國寶”,每月給予1100美元的額外補貼,享受免費醫療和其他特權。同時,要求“人間國寶”每年進行一次公開表演,以及公開的免費技藝培訓。另一方面,加強與高等教育、專業研究機構的融合。增設各級非遺藝術研究機構,依托高端專業人士開展專業研究;打通非遺技藝傳承與學歷教育的通道;設立非遺保護專職機構,建立懂業務的專職工作隊伍,同時以此解決傳承人和專業人才的就業問題。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