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守護地方文化 莫讓方言式微

2017/3/29 9:56:31 點擊數: 【字體: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方言保存的價值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著名評彈表演藝術家袁小良向記者介紹,僅以江蘇為例,該省地跨長江、淮河,方言眾多,地域文化差異較大。淮陽、南京和通泰地區說江淮官話,太湖流域和宣州地區說吳語,徐州地區和贛榆地區說中原官話。“地方語言對文化的傳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地域文化的載體,也是城市個性的標簽,更是區域文化特色和居民文化自信的來源。它像是一面鏡子、一部歷史,最立體最全面地反映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演變。”

  從事評彈表演藝術,讓袁小良對方言和地方藝術互為依存的關系體會更深。他說,方言是很多地方文化藝術賴以生存的載體。以江蘇地區的戲曲、曲藝為例:揚州評書、揚州花鼓戲以揚州方言為基礎;蘇州評話、蘇州彈詞以蘇州方言為基礎;江淮戲以江淮方言為基礎;錫劇以無錫方言為基礎。方言的衰落和消失,不僅會使戲曲曲藝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會令區域文化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壤,從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江蘇各地的方言歷史悠久,底蘊、內涵深厚,然而目前地方語言正逐漸走向衰微,不少年輕人已經喪失了使用地方語言的能力,有的人英語說得比中文還要好。年輕人如果連自己的家鄉話都說不好,如何體味“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的意蘊和深情?更不用奢談具備欣賞地方戲曲和曲藝的能力了。

  蘇州市曾試圖取消“用蘇州話報公交站名”,這讓太多關心吳語方言傳承的人憂心,他們疾呼:“莫讓吳語變成無語。”恰正在此時,與江蘇鄰近的上海市率先將滬語課程列入學前教育,將地方語言的傳承寫進了教育大綱,這一點值得別的地方學習和借鑒。

  “我們必須意識到,傳承和發展地方語言,是守護地方文化陣地的一場攻堅戰,它與學好普通話、學好英語不僅不矛盾,而且相輔相成,都應該成為義務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如果說學好普通話是我們‘走出家門,走向社會’的一項基本技能,學好英語是我們‘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一把鑰匙,那么學好地方語言則是我們‘不忘本根,血脈相連’的關鍵。”袁小良說。

  “我們文化藝術從業者自當扛起保護和傳播地方語言的大旗。”袁小良和一些關心方言傳承保護的政協委員一起提交了一份提案,他們建議:在中小學設立地方語言普及課程,讓孩子們在游戲和實踐中掌握地方語言,熟悉傳統文化。教學內容可結合當地特色,如揚州可結合揚州評話等地方曲藝開展揚州方言普及課程,蘇州可以結合蘇劇、評彈等戲曲曲藝開展蘇州方言普及課程,徐州則可以結合漢文化教育開展中原官話的普及課程。各地結合自身文化傳統和地方特色,形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借鑒香港、深圳、廣州等地的做法,在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普通話、英語和地方語言三種語言來報站名,更大程度地將地方語言的普及傳承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跨越千年的拯救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