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文物受損案例引發關注,如湖北荊州博物館和浙江瑞安市博物館展柜玻璃自爆造成文物受損、四川博物院編鐘從鐘架脫落造成文物受損、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組織出境展覽在運輸中發生文物受損。為此,國家文物局于11月22日下發通知,要求加強館藏文物安全管理,防控和遏制各類安全事故和突發事件,確保文物安全。
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事故反映出部分博物館(單位)在展覽陳列設計、展柜展具、包裝運輸等方面存在嚴重漏洞和隱患,致使文物受損,性質嚴重,教訓深刻。相關單位正在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進行事故責任認定并整改。
通知要求,要強化文物安全意識,各地文物行政部門和文物、博物館單位要認真吸取此類事故的慘痛教訓,將文物安全第一的原則貫穿于陳列展覽、文物保管、包裝運輸等工作的全過程,采取切實防范措施,確保文物安全。開展館藏文物展陳安全隱患排查,尤其對展柜、展具、展陳方式,以及在展文物的保存狀況、固定方式、安全防范措施等進行檢查,特別是長時間未進行更新的展覽、文物要重點排查。對發現的問題和隱患要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整改,確保文物安全。
通知強調,要加強展覽和庫房設施維護,完善基礎條件,逐步將鋼化玻璃展柜更換為符合安全要求的夾層玻璃展柜。珍貴文物的展柜可組織編制“預防性保護——館藏珍貴文物展柜保護方案”進行更換。未及更換的也應采取貼膜或撤換珍貴文物展品等臨時預防措施。加強展廳、庫房等關鍵部位的安全監控和環境調控,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時應對、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和事故,建立文物安全檢查工作長效機制,提高文物保護的安全系數。加強文物點交、包裝、運輸、布撤展等重點環節的技術要求,嚴格執行相關技術標準,規范工作流程并根據實踐進一步優化、完善相關規范。對發生文物安全事故的文物包裝運輸服務機構,應要求其認真整改,確保文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