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積淀:隊伍大了,創作強了,精品多了,市場起步了關鍵節點:河南美術“上升還是停滯”?渴盼政府給力支持!
作為即將進行的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的地方獨立單元,第十二屆河南省美展評選環節已經落幕,7月5日,省美展獲獎及入選作品展在省會鄭州開幕。作為五年一屆的官辦綜合最具權威性美術大展,這項展事被譽為美術界的全運會,重要性不言而喻。參展作品均是作者精心力作,尺幅大,耗時長,藝術性強,是對全省美術創作五年來成果的全方位展示。開幕當天,前來觀展的業內人士及美術愛好者便擠爆了三個展館,氣氛熱鬧非常。
河南美術界熱鬧起來了!美協主席樂當“站臺先生”
展覽現場的火熱氣氛其來有自——熱鬧背后,是潛心五年的努力,是已經萎縮的隊伍在漸漸恢復元氣,是青年一代藝術家在迅速成長。
在河南從事美術創作的圈內人甚至熱衷各類美展的美術愛好者們都有切身感受,河南的各類畫展太多了!“平均算下來每三天一個展”,一位圈內人士稱。有官辦的,有社會辦的,而美協的主席們成了各種展邀請的熱門人物,“天天成了‘站臺先生’,三天兩頭出席畫展開幕式,有時候仨展碰一塊兒,都是挺有分量的展,分身無術!”一位美協副主席的無奈“抱怨”分明透著欣喜——沒有美術創作的興旺,哪來這么多展呢?
省美協副主席、秘書長劉杰介紹,近幾年全省每年大大小小上百個展,省內美術活動是扎扎實實地熱鬧起來了。“現在一個星期看不到一個美展開幕式,反而覺得不正常了。”
展覽是創作活動的呈現,是把藝術家推向市場的必由途徑。基于這種認知,河南省美協主動出擊,積極主辦、承辦美展,為藝術家搭建平臺,向公眾呈現藝術,而其所傳遞的正能量及社會影響,遠超預期。
兩年一屆的全國線描展,由中國美協、河南省文聯作為主辦單位,是河南省美協與中國美協共同倡議創辦并承辦的品牌性展,已連續舉辦三屆。從籌措資金到征稿、評選、展覽、出畫冊,一系列工作均由河南省美協操辦。這項展事的學術水準在全國得到公認,影響深遠。而河南的作者,也從家門口的全國展事中獲益直接,“連續三屆,河南作品入選、獲獎全是第一。”
中原行——中國當代百名畫家大型采風寫生活動,是河南美術界一件“前無古人的力作”(圈內評語)。2012年,在時任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力倡下,省財政支持,央視春晚導演組策劃執導啟動儀式,邀請130名國內一線頂級畫家描畫中原,靳尚誼、劉大為、吳長江、馮遠……中國美協主席團來了一大半。在國內美術界的震動極大,一時之間,風光無限。河南美術界的組織能力亦得到彰顯。
除大型國家級展外,美協更是有針對性地辦展。以推介油畫為主旨的百名油畫家赴地市寫生活動,讓油畫家走出畫室描畫現實生活,讓公眾見識了河南省油畫創作的功力,同時,也“讓更多的油畫作品流到社會上”。
短短幾年時間,省內油畫創作隊伍從萎縮狀態迅速恢復元氣,從數年前的“油畫零市場,甚至連問的人都沒有”,油畫家被調侃為美術創作隊伍中的“貧下中油”,到“有點名氣的油畫家都開始賣畫了,一流畫家甚至二流畫家都在畫畫,不用靠辦班養家糊口了”,市場的啟動艱難而可喜。由此對創作的推動也立竿見影——隊伍萎縮最厲害時,僅百十人專業畫油畫,而此次十二屆美展中,油畫類送展作品達900余件,“勢頭非常好”。在全國各類展覽中,河南的油畫也頻頻斬獲獎項,隊伍的蓬勃發展可見一斑。
十二屆美展中,版畫的表現讓專家組一致點贊。但就在5年前的十一屆美展,“河南的版畫作品非常少,與之相對的,當時版畫創作隊伍也萎縮得非常厲害。”因為沒市場,創作無以為繼,版畫作者紛紛轉行畫油畫、國畫,搞設計。
國、油、版、雕四大畫種的排序可見版畫的分量,2007年美協換屆后,重新抓起已星散的版畫藝委會,并提出硬性要求——每年辦一到兩次版畫展。展覽推動創作,培養新人,終于在十二屆美展中華麗亮相。
第十二屆美展的籌備工作早在一年前就已開始。省美協主席馬國強親自率領專家團,奔赴各大美術院校及骨干作者相對集中的城市,組織作品觀摩、點評,密切關注整個創作過程。
十二屆美展中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是年輕人多,新面孔多。而這批新面孔,許多出自近幾年的省內青年展。劉杰介紹,青年展的設置初衷就是為提攜新人,參賽作者年齡要求必須在45歲以下,“省內有點名氣的大都在45歲以上,這是為了給年輕人露臉兒的機會”。不懈的努力終有回報——十二屆美展的入選、獲獎作品中,很多正是出自近年青年展獲獎作者之手。
藝術創作是個性化表達,而作為社會文化事業組成部分的藝術創作,需要引領、提攜,需要營造好的創作環境與學術氛圍。在這點上,河南省美協的工作可圈可點,并得到全國美術界的公認。“出去參加活動挺受待見,你有作為了,就有地位了。”一位省美協負責人笑稱。
一項沉甸甸的榮譽是對河南省美協成績的公開褒獎——去年,中國文聯與人事部評出50家“全國文聯系統先進單位”,參評的各省、市、縣級文聯、協會等近六千家單位中,河南省美協成為全國美術單位四家入選者之一。此項評選為二十年來首度進行。
河南美術到了關鍵時期“推一推,就出來,放一放,趴這兒了”
劉杰介紹,無論從整個隊伍培養的角度,還是個人藝術修為積淀的角度,美術事業的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經過數年來不懈的努力,河南的美術創作隊伍大了,力量強了,并且形成了涵蓋老中青三代“非常合理的年齡梯隊”。尤其五十歲左右的這撥人,經過七八年沉淀,作品的藝術水準,自身的修養,都到了一定高度,正處于一個“上升還是停滯”的關鍵節點。
“推一推,就出來了,不推,過個幾年,這撥人創作的黃金期已過恐怕再推也很難出來了。這就是藝術創作及市場規律。”劉杰的神情透著焦灼,“咱們以前不是沒有教訓,河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涌現了一大批藝術水準、個人修為在全國都相當有分量的人物,沒能出來。”
所謂“沒出來”,意指影響停滯在河南省內,而沒有成為全國的大名家。近年來,河南美術創作隊伍的成長喜人。據介紹,連續五六年來,我省每年入選中國美協會員數量均在全國排名前三。“入選中國美協會員有個硬杠杠——必須在國家級展事獲獎三次以上。這意味著,我省作者每年在全國各類單項展拿獎至少一百多個。”河南現有中國美協會員已達500余人,而目前的創作水準,“我們本土的優秀畫家,國畫、油畫、水彩這三個畫種,到全國任一省份,拿出作品都是一流的。”這話說得相當篤定,相當“有底”。
換句話說,我們有了一大批省內名家,卻鮮有全國名家。究其根源——“水平到了,宣傳推介不夠,社會影響不夠。”
去年暑期,“大美天山——新疆中國畫全國行”行至河南,令省內美術界人士大受刺激。此行可謂豪華,巡展團隊包車,一路恒溫恒濕運輸作品,走過全國五個省份。首站進京,在中國美術館進行,其間中國美術館還將館藏經典作品、反映新疆的著名畫家如黃胄、葉淺予、劉大為等十余人的歷年作品共同展出。
經私下交流得知,此次巡展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一次性撥款五百萬!展團一位組織者向河南的藝術家感嘆:“我們現在太幸福了!政府特別重視文化藝術,省內展一次撥款三百萬,全國巡展五百萬,中國畫專項展又撥五百萬,三年一千多萬用于畫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對美術事業的大手筆支持并非孤例。“廣東、浙江、山東等地政府對美術活動都極力支持,鼓勵美協多承辦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只要接過來了,政府就給錢。”一位河南省美協負責人私下表示,河南省美協主辦、承接各類展覽,基本上還靠自己找錢,常規的路數是與企業合作。資金是解決了,但也有弊端。“財政出錢與企業出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企業投資是要回報的,甚至要求立竿見影;而政府出資是為了省內文化建設,美術事業發展,這樣我們就可以尊重藝術規律,作長期規劃,對整個事業發展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推介,需要實實在在的、耗費大量資金的活動——展廳費、出畫冊。記者特別向業內人士咨詢了當下行情:出省做活動,100萬是個基數,而進京辦展,沒二三百萬不行。
走出去,靠什么?軟件上來了,硬件有點瓤
此次中國美協專家組巡視河南美展頗有點奔波,一天馬不停蹄巡視三個館,看完作品已經到晚上,最終無奈把學術座談環節也省去了。說到原因,讓省美協有點尷尬與無奈——展線不夠,沒有足夠大的場地容納所有的入選及獲獎作品。
展線,是美術館核心功能的體現。展線夠大,才能展覽足夠多的作品,承接足夠大型的展覽。而放眼河南全省,眼下竟沒有一個美術館能夠達到承接全國美展的標準。
“全國美展進行到第十二屆,作為創作大省的河南還沒有接過一次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單項展,展線不足,是個瓶頸。”劉杰介紹,全國美展是分散在全國各個展區的,而要想入選展區,一個必要硬件是美術館必須能同時展出500幅作品。而省內最大的河南省美術館僅能同時上近300幅作品,遠遠不夠。這樣局促的展線,在全國各省會城市也是不多見的。
不能入選展區,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在評選時沒有話語權。“展區享有更多的便利和優勢,有話語權,甚至在評委指標上會有傾斜,這對于推出河南的優秀作品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