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陜西省政府網站公布了陜西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富平縣流曲瓊鍋糖制作技藝、柿餅制作技藝2個項目成功入選傳統技藝類。
陜西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按照《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經申報、評審、公示等程序,被省政府批準的,涵蓋民間文學、傳統技藝等10大類,共80個。
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工作自2007年開始,每兩年評定批準一次。富平縣阿宮腔、老廟老鼓、宮里石刻技藝、太后餅制作技藝、朱氏正骨術、吳東無底鴛鴦秋千共6個項目入選前三批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阿宮腔于2006年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帝荊山鑄鼎傳說、剪紙、明月寺廟會、老廟撈紙、梁氏提脊療法已入選渭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既是該縣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具有重要價值的特色文化資源,隨著保護、管理工作的加強,將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全縣文化建設水平。(成蘇寧 王臘梅 田丁虎 )(原標題:富平縣兩個傳統技藝項目入選陜西非遺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