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重慶永川: “一鎮一品”讓民俗回歸

2013/10/17 10:58:17 點擊數: 【字體:

    本報實習記者  侯文斌 通訊員  孔秀英

    賞花節、石龍文化藝術節、壩壩舞大賽……精彩紛呈的“一鎮一品”群眾文化活動讓重慶市永川區群眾的心開始沸騰,廣場社區、村落院壩、田間地頭,樂器聲和山歌聲在當地開始多了起來。

    今年9月以來,重慶市永川區的文化工作者在深入基層調研的基礎上,以“一鎮一品”為載體繁榮群眾文化,打造共建共享的文化民生工程。

    以群眾需求為著力點

    永川區的文化工作者在今年初調研中發現,群眾對文化建設有看法:“這些大型活動讓我們享受了一次豐富的文化大餐,但我們更希望有天天都吃的文化盛宴。”

    于是,他們開始思索這道“考題”。這道題最終在今年舉辦的第二屆“永川龍”民俗文化節上找到了答案。舞龍、舞獅、錢槍、煙火架等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吸引了10多萬市民前往觀看。

    “在活動后,我們總結,為什么老百姓熱情度這么高,就在于這些是永川本地的民俗活動,進而參與性強、地方味濃、貼近百姓生活。我們的文化工作只有真正走近群眾,才能最終得到群眾認可。” 永川區委宣傳部部長趙德明說。

    為了解群眾的文化需求,永川區委宣傳部、區文廣新局聯合組成群眾文化調研組,深入基層廣泛調研,最終確定了以“一鎮一品”為載體繁榮群眾文化的思路。全區23個鎮街,每個鎮街挖掘一個符合本鎮實際、有優勢的民俗文化特色項目進行推廣,每年舉辦一個有廣大群眾參與的特色文化節。

    民俗文化煥發生機

    臨江鎮文化中心主任聶盛碧沒想到,“一鎮一品”的打造,竟然挖出了臨江鎮嗩吶之鄉的傳統民俗文化瑰寶。

    當調研組到臨江鎮時,聶盛碧發了愁。平時鎮里基本只搞現代歌舞演出,民俗文化似乎沒看到什么影兒。然而一走訪卻有了大發現,臨江鎮民間吹嗩吶非常盛行,每個村都有自發組織的嗩吶隊,有四五十人,老百姓有紅白喜事時,都喜歡請他們去熱鬧熱鬧。

    “嗩吶成本不高且易學。嗩吶曲子大多歡快熱烈,激發人積極向上,老百姓喜歡,推廣有基礎,發展有潛力。”聶盛碧說,鑒于各隊水平參差不齊,該鎮已準備成立嗩吶協會,把分散的組織集中起來,每月集中活動一次,每年舉行一次嗩吶大賽。

    雙石中學的體育老師楊光華也沒料到,自己會成為雙石小金龍民俗文化的主要傳承人。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楊光華利用體育課開展了一個新的項目——舞小金龍培訓,并對傳統的一些動作進行改進,使之表演性和操作性更強。如今,楊光華已在學校培訓出12支舞龍隊,并多次參加市區級演出。

    截至目前,朱沱鎮的“民歌鎮”已挖掘出《打漁歌》、《二郎山上看日出》、《龍舟會》等50余首民歌;來蘇鎮的錢槍隊,已發展至200多人的隊伍;中山路街道的女子威風鑼鼓,越來越有氣勢……“一鎮一品”項目不僅挖掘出永川的文化底蘊,也讓永川的民俗文化煥發了生機。

    把舞臺留給群眾

    永川區“一鎮一品”要求每個鎮街每年都有廣大群眾參與的文化活動。把舞臺設在社區、村落、農家院壩,讓群眾成為舞臺的主角。

    永川區副區長余國東認為,如果把文化活動分散到各個鎮街基層,參與面會更廣,靈活性更大,更易于組織,基層特色文化活動就是要給群眾文化自我表現一個舞臺。

    “據我們不完全統計,目前活躍在全區的民間文藝表演團隊有300多個,假如每支團隊每月演出一場,每場受眾300人,那這300多個團隊演出的受眾人群數量是驚人的。如果我們的特色文化活動給他們提供一個集中展示交流的平臺,在方向上引導、在水平上指導,他們就能在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中傳遞更多的正能量。”永川區文廣新局局長代永強說。

    特色文化活動內容除了文藝表演,各鎮還結合各自實際,確定了自己的主題,如中山路街道因城區居民較多,故設“鄰里節”;南大街街道依托黃瓜山景區,繼續開展“賞花節”;三教鎮有影響較大的石龍摩崖書法石刻群,故設“石龍文化藝術節”,舉行繪畫書法展。

    “以后我們的基層特色文化活動,舞臺都是群眾的,政府承擔的是組織和服務的功能。”趙德明說。(原標題:重慶永川: “一鎮一品”讓民俗回歸)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3-10-1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