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越
千年波羅古堡,乘著文化旅游產業(yè)的春風,正拭去昔日的歷史塵埃,煥發(fā)出絢麗光彩……
陜北要塞
1946年,陜西省橫山縣的波羅古堡,劍拔弩張。南面國民黨高級將領胡宗南率20萬大軍直逼陜甘寧邊區(qū)門口,北面有鄧寶珊22軍的重兵駐守,東面是滔滔黃河,西面有馬鴻逵兩個騎兵師虎視眈眈。
6月下旬,在延安青化砭,中共西北局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決定發(fā)動橫山起義。10月13日拂曉,在波羅古堡的馬王廟操場上,國民黨將領胡景鐸和他的參謀姚紹文、魏茂臣等人表情凝重。9時許,在“打回關中去,驅逐胡宗南”的口號聲中,國民黨第22軍86師、新編第11旅各一部以及榆林保安第9團5000余人宣布起義。一場震撼西北、影響全國的橫山起義爆發(fā)了,無定河以南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2萬群眾自此得到了解放。波羅古堡,這個自古兵家必爭的陜北要塞,又一次成為歷史的聚焦點。
佛掌上的明珠
波羅古堡位于陜西省橫山縣波羅鎮(zhèn)。這座彌漫著佛光靈氣、蘊藏了天地精華、神秘又富有傳奇色彩的塞上古堡,被人們稱為“佛掌上的明珠”。
“波羅”一詞,出于佛書梵語。古堡建于隋,盛于明,距今有1400余年的歷史。古堡歷史文化深厚、紅色文化燦爛、宗教文化神秘、民族文化絢麗。早在魏晉時期,這里已是陜北佛教文化的中心。這里有千年以上的古寺石窟,有500年以上的文峰塔、凌霄殿。古堡北石崖天然生成的大佛,讓波羅寺充滿神秘色彩。古堡西石崚上,佛祖留下兩大足跡,一顯一晦,相傳此地為如來入東土返西天之所。這一切使波羅成為了佛教圣地,令眾多僧侶在此頓悟人生。
無定河永遠流淌著沉重,這里曾灑下了太多的鮮血,更見證了波羅古堡的興衰。明太祖朱元璋平定陜西時,在長城一線修筑防御。1455年,巡撫馬恭遷入波羅堡,大興宮樓、帝廟、佛寺,令此地建筑盛世輝煌。明清時,這里已成為往來要塞,且頗具規(guī)模,堡內樓臺險固、佛寺爭輝、商鋪林立,盛極一時。那些從京城來的駐軍或者是崇尚京城建筑風格的將領,在這里修建了四合院,很快堡內就形成了一個“小北京”。當時古堡城內人口過萬,一時商賈如云、車水馬龍,一片繁華。城內有學校、皮匠坊、油坊、藥鋪、瓷廠等,且涌現(xiàn)出許多富戶,民諺有“四大家”“八小家”“二十四家馬馬家”“七十二家牛牛家”之說。波羅古堡此時被戴上了“塞上小揚州”的桂冠。
然而世事變遷,斗轉星移,不知從何時起,波羅古堡漸漸走向衰敗。如今堡內依然有居民,卻沒有了昔日的繁華。千年風韻,百年古堡,頹敗至此,不禁令人扼腕。
涅槃再生
2010年9月30日,秋高氣爽。這一天,68歲的波羅籍學者陳伯瑞老人推開了橫山縣長劉維平的辦公室大門。此時距劉維平從米脂調到橫山任縣長還不到一周。
20年前,中國電影華表獎得主、著名電影導演張鑫游覽了波羅古堡后,激動地對陳伯瑞說:“這個地方好,全國也難挑。”老陳從此記住了這句話,把功夫都用在了波羅古堡歷史事件的搜集和整理上,并出版了《波羅古堡風云史》。他曾數(shù)次外出尋找合作伙伴,并籌備資金修繕波羅古堡。但事與愿違,他四處奔波,還是無果而歸。他說自己不甘心讓古堡就這樣一直冷清著。
在劉維平縣長的辦公室,陳伯瑞和部分群眾代表發(fā)出請求:“這上千年歷史的古堡再不修繕保護,我們對不起這里的人民,更對不起這段歷史。”
面對著斷壁殘垣、古寺古塔,劉維平的心沉甸甸的。橫山縣并不富裕,需要錢的地方太多,也有不少人埋怨“飯都吃不好,哪還有心思搞旅游”。好幾個夜晚劉維平失眠了,干還是不干?先下去調研一番再說。他去西安、到北京、請專家、訪教授,經過幾個月的考察,看到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的參觀者,且其中不乏國外游客,他決定抓住這一契機,依據(jù)獨有的資源,全力打造以波羅古堡為核心的旅游基地。
言必行,行必果。該縣縣委、縣政府決定把發(fā)展旅游事業(yè)納入橫山縣“十二五”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并把波羅古堡文化產業(yè)園建設項目確定為全縣“十二五”重點項目,以波羅古堡文化產業(yè)園建設為龍頭,帶動和發(fā)展全縣旅游文化產業(yè),建設以王圪堵水庫為中心區(qū)域,以無定河濕地、大漠風情、“沙漠綠洲”為支撐的自然生態(tài)景觀旅游區(qū);以波羅古堡為中心區(qū)域,以長城、堡寨、寺廟及歷史文化名人、故事傳說等為支撐的人文景觀旅游區(qū);以李自成故里為中心區(qū)域,以“黃土高原的脊梁”為支撐的人文自然景觀綜合旅游區(qū)。
2011年3月上旬,波羅古堡文化旅游產業(yè)園建設項目全面鋪開,施工區(qū)內每天車水馬龍、熱火朝天。3年時間,設計啟動并修復了古堡街道部分商鋪、北城墻、南翁城、參將府、望胡臺、三宮樓、木石牌樓等建筑。如今,波羅古堡建筑群是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8月,它又被評為陜西省文化旅游名鎮(zhèn)之一。
串起文化的珍珠
為實現(xiàn)文化與旅游的深層融合,橫山把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的各個方面,讓橫山的歷史人文故事鮮活起來,進而帶動全縣文化旅游業(yè)快速發(fā)展。
橫山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雄渾古樸的橫山老腰鼓、蕩氣回腸的信天游、精妙神奇的陜北剪紙等,都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橫山縣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橫山縣曲藝家協(xié)會、音樂家協(xié)會掛牌成立;以橫山說書、秧歌、道情、剪紙等為主要內容的特色文化在中央電視臺七套播出;成功舉辦了橫山縣首屆說書大賽和第三屆陜北民歌大賽,評選出了王勇等十大陜北說書藝人和周林等十大陜北民歌手;在陜西省社區(qū)文化藝術節(jié)上,橫山縣文化館館長孟濤編創(chuàng)的老腰鼓節(jié)目獲得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其所在文化館獲得優(yōu)秀演出獎;青年作家王興根創(chuàng)作的《橫山賦》獲陜西省百縣賦征文大賽一等獎;長篇小說《熱土》被列入“西風烈——陜西百名作家集體出征”項目叢書出版發(fā)行,反響較強。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橫山完成了10個市級非遺項目的申報工作;參加了《中國剪紙·陜西卷》的編輯工作,橫山縣有50多幅作品入選。
在文物保護方面,橫山申報審批了9處市級文保單位;啟動了曹陽灣生態(tài)旅游、永興寺宗教旅游、新開溝民俗文化旅游等鄉(xiāng)村旅游景點建設;參加了陜西省第四屆旅游商品博覽會,推出了一系列優(yōu)秀旅游產品和旅游景點;拍攝了《波羅古堡——一個來自天國的地方》旅游宣傳片,并在旅游衛(wèi)視制播了《古堡風云》、《無定歡歌》等節(jié)目。
塞上文化標志性的載體
3年前,這里滿目蒼涼,雜草爬滿滄桑的黃土。3年后,這里煥然一新,波羅古堡這顆美麗的“佛珠”鑲嵌在無定河畔,名揚四海。如今,波羅古堡成為塞上文化標志性的載體,受到了廣泛關注。
談到橫山縣文化旅游產業(yè),劉維平如數(shù)家珍,他說:“橫山有雄偉壯觀的黃土高原,有浩瀚遼闊的大漠風光,有塞上江南之稱的無定河濕地;有大夏國王赫連勃勃、北宋楊家將的足跡,有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戰(zhàn)斗和生活過的遺址;有屬于國家級文保單位的明長城,有響鈴塔等8處省級文保單位,有臥龍山永興寺、五龍山廟等10處市級文保單位等;有熱情奔放的大秧歌、雄渾古樸的橫山老腰鼓、具有民族史詩氣度的橫山說書、蕩氣回腸的信天游……今天,我們依托現(xiàn)有資源,將古堡及周邊定位為橫山文化產業(yè)園,建設‘一城’‘三中心’‘四基地’。”“一城”即恢復古堡所有重要古建筑,再現(xiàn)往日古堡風韻。“三中心”即打造民俗文化會展中心、經濟商貿會展中心、休閑旅游度假中心。“四基地”即建設中國西部電影拍攝基地、文化藝術活動基地、陜北宗教文化展示基地和旅游產品生產基地。橫山將著力打造集紅色旅游、大漠風情、邊塞文化為一體的文化旅游體系,同時以休閑和娛樂為理念,將打造北方戶外徒步運動中心和戶外露營基地,沙漠越野車、摩托車越野賽基地,以及低空飛行運動基地、自駕旅游目的地和露營基地、陜北民歌固定舉辦地等文化旅游和文化產業(yè)基地。(原標題:波羅古堡 塞上明珠——陜西省橫山縣發(fā)展文化旅游產業(yè)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