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石家莊10月23日電(通訊員田建輝 記者耿建擴)考古專家日前在河北省陽原縣城北側白龍山石寶莊一帶考察時,發現一處分布面積大、文化層深厚、石制品數量多的大型舊石器加工場。有關專家認為,此發現有可能為泥河灣舊石器考古掀起一個新的高潮。
舉世矚目的泥河灣遺址群位于陽原縣境內東部地區的桑干河流域,內有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中國目前發現的百萬年前早期人類文化遺存中,泥河灣遺址占了絕大多數。
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衛奇介紹,石寶莊一帶的地貌屬于白龍山山前洪積扇,其地層形成在桑干河盆地“泥河灣古湖”消失之前,過去地質學界將該地層與相關火山巖體統歸于第三紀的地層。此次在河流堆積地層中發現了舊石器,該地層無疑屬于第四系,即人類生存的第四紀地層。衛奇說,石制品的人工特征毫無疑問。標本雖然采自地表,但推斷出自地層,而且這一帶幾平方公里的整個地層露頭上都有石制品出露,分布范圍向西延伸到了山西境內。如此之大的面積、如此之厚的文化層、如此之多的遺物在世界上實屬罕見。
另據衛奇透露,采集品中幾乎都是石片,器物很少。由于這一帶出產優質石料瑪瑙和其他硅質巖,可能是舊石器時代的石器就地加工場,留下的基本是下腳料,修理好的標本通常被帶走了。這里含文化遺存的地層可能不止六七十米,其時間跨度應該很大,在地層深處很有可能存在200萬年甚至更為古老的人類遺跡。(原標題:河北:舊石器加工場“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