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窯灣,在湘潭的歷史深處

2013/10/30 10:13:22 點擊數: 【字體:

窯灣,在湘潭的歷史深處

窯灣里的麻石巷

    張 英  陳文清

    窯灣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河西老城區西端,湘江從它身邊流過。據史料記載,窯灣古街于秦代立壺山港,建制于晉代公元313年,歷經1700余年的滄桑巨變,已成為湘潭城區文化發源最早、人文資源最豐富、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地方。人們說,走進窯灣就走進了湘潭的歷史深處。

    古跡薈萃 

    窯灣得名于清代,在此之前的元代和明代,它被稱為錦灣。窯灣依山靠水,商業發達,朝朝代代吸引著世人欣賞、吟詠,這里也涌現出了許多名人軼事,留下了諸多古跡、建筑,如望衡亭、唐興橋、陶侃墓、何騰蛟墓、求子橋等。 

    唐興橋是湘潭市區通往窯灣街道的唯一通道,原名壺山橋,因毗鄰唐興寺而得名,是湘潭城區現存完好的最古老的石拱橋,生活在湘潭窯灣街區的居民每天都由此進出。該橋始建于清初,為單孔石拱橋,長13米,寬6米,跨度12米,由花崗巖石砌成,兩邊有花崗石圍欄,圍欄柱頭上立有獅、象、鹿、猴、兔等動物石雕,栩栩如生。然而,由于年代久遠,石雕面目越來越模糊。

    通過唐興橋,一路向窯灣深處蜿蜒,一路上古跡眾多。首先可以看到的是湘潭唯一的摩崖石刻——江山勝跡。路過石刻,就會看到江邊的望衡亭,相傳望衡亭是東晉名將陶侃在此屯兵時所建,那時站在亭樓上遠眺,可以望見南岳衡山,望衡亭便由此得名。經過望衡亭,便來到陶公山。山上并排修有兩座墓冢,分別是東晉名將陶侃和明朝抗清名將何騰蛟的衣冠冢。明朝覆滅后,何騰蛟在湘潭縣城蒙難,后來靈柩被遷回祖籍,窯灣只留下了這座衣冠冢。

    繞過陶公山,便來到了唐興寺原址。唐永徽六年(655年),著名書法家褚遂良因勸止高宗廢王皇后欲立武則天為后而被貶潭州。一天,褚遂良登陶公山,見石塔寺寺宇宏偉,觸景生情,于是奮筆題寫“大唐興寺”4字,以暗示匡扶大唐之意。該寺于元末被毀,至明正統元年(1436年)復重建,后又多次毀而復修。清光緒13年(1887年),寺院遭遇匪劫,僧眾四散,寺院方始敗落,F寺院僅存“大唐興寺”石額藏于湘潭市博物館,寺址已改為現在的唐興寺小學。

    穿過唐興寺原址,經過一座石橋,一座碉堡形的建筑映入眼簾。這便是我國第一個磚和鋼筋砼結構的現代化汽車站——潭寶(窯灣)汽車站。潭寶(窯灣)汽車站始建于1925年。后因失火被焚,車站在原基礎上得以修復,現在看到的潭寶汽車站是一幢高4層,帶天井的碉堡形建筑。1964年車站因區位和規模的緣故退出歷史舞臺,但圓形臺階式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潭寶汽車站見證了湘潭作為公路交通樞紐的輝煌。車站被廢棄后,成為了附近工廠的倉庫。2006年,潭寶汽車站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一處處古跡象征著窯灣昔日的繁華與顯赫,如今光陰遠逝,遺留的故事永遠是窯灣深處刻骨銘心的記憶。

    故事厚重

    與古老的窯灣街道隔水相望的是湘潭有名的楊梅洲。由于湘江穿城而過,江水長年累月沖擊形成了許多江中小嶼,楊梅洲是最有名的一個。曾國藩水師訓練營就位于楊梅洲上。如今木質結構的營房仍然林立洲上。依著天然的地理優勢,楊梅洲造船的歷史悠久,據記載有1700多年。晉朝陶侃駐兵窯灣時,就在楊梅洲造兵船,南宋時期開始造商船,明朝時楊梅洲的造船業較為發達,洲上建有魯班殿,為造船工人集會之處。咸豐三年(1853年)曾國藩委派同知褚汝航在此設分廠造戰船,并一直承襲沿用至今。解放后,造船工人組織生產合作社,1958年,湖南省航運局接收造船社改為造船廠,1964年與市船舶廠合并,成為全省較大的船廠之一。然而,隨著水運的衰落,原來的造船營房現在也冷清了下來。

    在窯灣,還有不得不提的兩個故事。一個是秋瑾告別夫家,走上辛亥革命道路。另一個是毛澤東與寬裕枯糧行擦肩而過的緣分。秋瑾的夫家是湘潭顯赫的王氏家族,現在窯灣由義巷就有秋瑾故居的3間房屋,大門上有“義源當”3字的石招牌。據說原有房屋10間,三開三進,為兩層的磚木結構,總面積400余平方米,但是有7間在1944年被日本飛機炸毀,只留下了現在的3間門樓及后面的過道。秋瑾在此生活了7年,之后便參加到早期革命中。傳說當時秋瑾借帶兩歲女兒出門看戲之機,悄悄地將一張給夫婿的紙條留在女兒的衣服口袋后,將女兒留在現在望衡亭處的戲臺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解放后,“義源當”被列為辛亥革命紀念地,孫中山手書的“秋瑾故居”匾額位于門上,1982年秋瑾故居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緊鄰秋瑾故居的是窯灣普通居民的住房,人們每天悠然來往于此,但不少外來的客人還是會好奇地湊到緊鎖的大門前去一探究竟。

    寬?菁Z行位于通往窯灣的江畔,是清光緒年間毛槐林開設的。寬?菁Z行為單開間四進磚壁木板3層樓房,房寬僅兩米多,但長約20米左右。外墻很厚,房間中規中矩。糧行不是米店,并不直接銷售加工好的米糧,只做未加工糧食的貿易批發。毛槐林就是毛澤東的伯父。毛澤東在進入東山學校以前,父親曾有意將其送到伯父處學做生意,年幼的毛澤東覺得挺有意思,并沒有抗拒,只是后來進入了東山學校繼續求學便作罷。這段經歷,毛澤東在延安接受美國記者斯諾的采訪中提到過。毛澤東雖然沒有成為寬?菁Z行的伙計,但在后來求學長沙及考察湖南農民運動期間,多次來到糧行落腳。寬裕枯糧行代表著湘潭作為全國四大米市的輝煌。由于糧行屬于居民私有的房產,如今雖然糧行外在的面貌變化不大,實際上是居民的生活用房了。

    尋常窯灣

    窯灣的繁榮與興盛隨湘江而來,也隨湘江而去。如今的窯灣居民大多是當地土著,依靠著湘江畔,他們大多以打漁為生。居民易漢欽,祖上三代都以打漁為生,現在兒子仍然以此為業,像他們這樣的職業漁民,在窯灣有20多戶。到了一年一次的休漁期,他們就制作漁船出售。走在窯灣的老街上,隨處可見民居外架著的木船。這些木船不單用于外出捕魚,更多的時候是洪水來襲時用來出行的工具。

    據街道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窯灣地勢低洼,每年一到汛期,窯灣的大部分民房都要被水淹到近一層樓高的位置。“這里大部分房屋都是兩層樓,洪水一來,大家便都撤退到二樓。”部分民居一樓是商店,有時水來得急忙,東西來不及搬,就被水沖走了。而一旦洪水淹沒,街道辦的工作人員也格外忙碌,給居民送生活用品,及時提醒水位漲落情況。窯灣現在有5000多住戶,1.6萬多人,這些湘潭最老的居民,從小時起,湘江每年的漲水就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每到漲水,窯灣社區的工作人員每半小時就要用喇叭沿街通報一次水位。“常年來大家都這樣相互依靠,窯灣街道的工作人員與居民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負責人說。窯灣人是樂觀而豁達的,說起這些趣聞,窯灣人臉上還是樂呵的。盡管每年汛期免不了要被洪水戲弄一番,但這些祖祖輩輩住在水邊的窯灣人,對湘江仍然有著親切而復雜的情感。

    對窯灣人來說,這里是一個古老的家。在窯灣老街上,如今能看到的房子基本都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翻新的,留下來的能反映窯灣古老風貌的建筑已是鳳毛麟角,現有居民的房子中就更少了。唯一一幢就是李柳染堂。

    這幢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古宅建于道光6年,建房者都是學徒出身,他們辛辛苦苦打下了家族的基業。現在的屋主是年過70的李先期老人,他自出生便與這座老宅子相伴。“新中國成立以前,房子還是原貌,后來由于洪水沖毀不少。”由于房子是木制結構的,面對洪水,古老的木屋也無力抵抗。如今,房子里住著李先期和他妹妹兩戶人家。“從這個房子里走出去的人不計其數,現在留在這里的就我們兩兄妹,我的想法是在我有生之年好好維護祖上留下來的這份家業。”李老笑得很爽朗。

    等待蛻變

    窯灣雖已破舊落后,但其仍然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堪稱湘潭人文的一個搖籃。近年來,湘潭市委市政府正著手將窯灣打造成歷史文化街區。

    據了解,窯灣歷史文化街區項目總占地面積為41.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8萬平方米,項目計劃總投資13.57億元,于今年2月開始籌備。窯灣歷史文化街區的打造將分為三期,一期啟動區為潭寶汽車站及景觀廣場,二期核心保護區為望衡亭至李柳染堂,三期為濕地公園、李柳染堂至楊梅洲大橋。根據計劃,2013年底前將完成啟動區建設,2014年底前實現核心區竣工運營,2015年底力爭全面完成新區建設。屆時,窯灣人文歷史街區、湖湘特色美食街區、民俗文化休閑街區將橫空出世。窯灣歷經千余年的滄桑,如今將迎來面貌的全新改變,窯灣居民心里有說不出的期待。“窯灣依江伴水,人文薈萃,本來就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重建后的窯灣可以不讓我們再遭受洪水的困擾了。”

    湘潭市委書記陳三新表示,窯灣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不僅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任務需要,也是展現湘潭歷史文化名城風采的時代需求,更是改善窯灣老街居民生產生活條件的現實要求,必須進行,而且越早越好。(原標題:窯灣,在湘潭的歷史深處)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3-10-3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