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規劃局負責人介紹,本次《名單》是廣州歷史上第一次推薦的歷史建筑。會議中,專家一致認為名單的出臺既重要又迫切,對成果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名單》中的300余處建筑有質量、有分量、有代表性,具有廣州本土特色,較為充分地反映了廣州近現代的城市發展史和建筑發展史。
廣州規劃部門介紹,本次《名單》經市政府確定后,將以保護名錄的形式提請省人民政府審核,經審核后的歷史建筑由城鄉規劃部門在政報、政府信息網站或者當地主要新聞媒體上予以公布。
規劃部門介紹,本次名單進一步拓展了文化遺產的保護類型,第一批名單包括十大類型建筑。這十大類型包括文化設施、教育科研、醫療衛生、商業設施、旅館業、壇廟祠堂、居住建筑、工業建筑、市政交通設施、園林綠地等。會議要求,后續批次名單還要進一步完善名人故居、騎樓、古井、古橋、碼頭等歷史建筑的類型。
今后,廣州一方面將按“小步快跑”的原則,結合全市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按照“普查一批、評估一批、上報一批、公布一批”的工作思路,陸續推出第二批、第三批等后續歷史建筑名單。(記者/劉懷宇 通訊員/穗規宣 余宏炳)
鏈接
首批名單十大類型建筑案例
文化設施:華南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舊址水產館、廣東科學館大樓
教育科研:廣州市第二中學教學樓舊址、華南工學院辦公大樓
醫療衛生:達保羅醫院舊址
商業設施:大同酒家
旅館業:中國大酒店
壇廟祠堂:小洲村玉虛宮
居住建筑:霍芝庭公館舊址、模范住宅區舊址竹絲崗四馬路1號
工業建筑:東亞煙廠舊址
市政交通設施:海珠橋
園林綠地:蘭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