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福建武平何仙姑為八仙原型 因庇護客家民系成仙

2014/5/28 16:00:29 點擊數: 【字體:

福建武平何仙姑為八仙原型 因庇護客家民系成仙

    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福建武平靈巖村,有一座形似獅子的山巖,舊稱南巖、南安巖,上有供奉何仙姑的“仙佛樓”及何仙姑亭。而在距離南安巖約5公里的寧洋村,有著何仙姑之父何大郎墓,以及何仙姑真身所葬的乾湖塘遺跡。

  客家地區向來有“佛道”相融的習俗,就在南安巖上,除定光佛成為客家保護神,何仙姑則為百姓解除病痛,也頗受百姓敬仰。

  近日,記者前往何仙姑的故鄉武平,對何仙姑文化信仰一探究竟。

  武平何仙姑為道家八仙原型

  走過定光佛祖廟均慶院,后有一座“仙佛樓”,再過獅口祖殿,右側有一何仙姑亭,中奉其父何大郎祿位,兩旁立何仙姑塑像(如圖)。

  “何仙姑原型,主要有廣州增城、湖南永州(零陵)、福建武平、安徽桐城、浙江昌化(歙縣)五種說法。”說起手持“荷花”的八仙之一何仙姑,武平縣地方史學者金中茂如數家珍,“不過他們大多牽強附會,無法考據。”

  金中茂說,安徽桐城的何仙姑屬于佛家弟子,是尼姑,不能列入道家八仙;浙江昌化(歙縣)何仙姑,后于呂洞賓生年超過300年,大大超出人的生命極限,是個與呂洞賓不沾邊的“假仙姑”。

  金中茂介紹說,五代兩宋之際盛傳“鐘呂金丹道”,圍繞著內丹學派主要人物鐘離權、呂洞賓的活動,五代的藍采和,宋代的何仙姑、鐵拐李、曹國舅等不斷變為神仙,加上比呂洞賓年長4歲的韓湘子,以及唐玄宗時修煉得道的張果老,于宋元之際形成了道教八仙體系。

  “廣州增城的何仙姑活動于唐武則天時期,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710)白日登仙,她早于呂洞賓出生二百多年,至少可以說,武則天時代的增城何仙姑不屬于‘鐘呂金丹道’的八仙。”金中茂告訴說,永州何仙姑是個沒有明確師承,沒有任何道家修煉,沒有任何利物濟人善舉的“半仙”。而武平何仙姑則師從呂純陽,“辟谷南巖”,不僅能夠行“問仙”之事,更主要的是采集草藥治病救人,并能通過修煉促進生命的健康和長久,享壽150歲,“壽終時,聞空中有鼓樂聲,一朵祥云從臥榻直上宵漢”,死后鄉人敬慕,“并構樓以祀”。

  而且,武平何仙姑出生于后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與呂洞賓同處五代宋初人物,后于呂洞賓出生82-127年間,這為呂洞賓點化何仙姑提供了恰當而且可能的時間條件。所以,福建武平何仙姑當為八仙何仙姑原型。

  何仙姑因“庇護”客家民系而成仙

  “何仙姑與定光古佛,在南安巖各自修煉,最終修成正果。”武平縣何仙姑歷史文化研究會何安慶介紹說,他們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原士族為避戰火不斷南遷匯集閩粵贛邊的北宋初期。對于新移民族群,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為第一要務。何仙姑和定光古佛分別作為道佛代表,造福一方百姓。定光古佛生前超常靈應,留下伏虎、除蛟等系列神跡,成為客家保護神;何仙姑則以女性的陰柔,擔任尋醫治病、問卜送子等職能,博得百姓的愛戴和信仰。

  武平縣地方史研究學者通過調查,發現在贛南閩西粵東這塊屬客家地區的土地上共形成了八仙中的三位神仙,她們分別贛南的漢鐘離、閩西的何仙姑、粵東的韓湘子。她們甚至處在同一條河流上。八仙仙班首領漢鐘離,在有著“虔南第一山”稱譽,距離武平不過三十公里的江西會昌縣的漢仙巖修煉成仙,至今漢仙巖尚留下會仙臺、試劍石、漢鐘離得道處等48處涉及八仙的神奇景觀;何仙姑則在地處中游的武平南安巖辟谷修煉,在當地流傳著許多有關何仙姑的傳說;而下游則是潮汕平原上的韓湘子,傳說何仙姑還幫助韓湘子建造湘子橋。

  但是由于閩西地處偏僻地區,文化傳播受到地理位置偏僻的天然阻隔。久而久之,真正的八仙何仙姑原型——武平何仙姑,盡管一千多年來在客家地區祭祀不斷,香火不斷,但是她的事跡只記錄在《福建通志》、《武平縣志》以及《何氏族譜》等有限的書籍里,倒漸漸被人們忽略和遺忘了。

  兩岸交流助建“仙佛之城”

  來自港澳臺的眾多何氏宗親,每年都會到武平縣巖前鎮寧洋村祭掃入閩始祖何大郎墓。

  據考,何大郎,名亶,生于唐末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是科中進士、賜文林郎。公元921年選授福建寧化縣官司五年,為官司愛民如子,清正廉明,造福一方。卒于北宋淳化三年(992年),享壽101歲。生有十子一女(何仙姑),1000多年來其子孫播遷于閩、粵、贛、桂、港、澳、臺等20多個省市和地區。

  “我們都是血脈相承的中國人,兩岸何氏宗親如此團結真讓人高興!”82歲高齡的臺北武平同鄉會會長何美金先生在祭祀何大郎墓時說,大陸和臺灣同根同源,何太郎公是兩岸何氏同胞共同的祖先。“兩岸兄弟情誼長,希望兩岸交流越來越多!”

  在架起海峽兩岸交流之橋,自發尋根謁祖的海內外何氏后裔面對日益被人們遺忘的何仙姑文化,覺得有必要厘清撲朔迷離的何仙姑原型,便于幾年前倡議成立了武平縣何仙姑歷史文化研究會。

  武平縣充分發揮祖地優勢,全力培育集文化研究、民俗體驗、旅游休閑等為一體的“仙佛祖地”文化品牌。目前,先期投資數千萬元的定光佛園一期工程已經完成,并已經舉辦了三屆海峽兩岸定光佛旅游文化節;而以何大郎后裔為主體的何氏宗親,也紛紛捐款并于去年7月動工興建何大郎宗祠何仙姑圣殿,以支持武平打造“仙佛”文化名片。

  如何以“仙佛文化”品牌帶動兩岸旅游、經濟和文化一體發展,有關人士積極建言獻策,認為應以“仙佛”信仰,以及仙佛祖廟、民俗活動等為平臺,豐富兩岸旅游文化節內容,將武平打造成“仙佛之城”,構建“海峽兩岸仙佛文化旅游圈”。

  目前在武平縣,圍繞著打造“一仙一佛”照耀的縣城,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梁野山為依托,以朝拜定光佛為主體的“洗心之旅”景區已于元旦成功開園,而以“仙姑園”為主體的靈洞仙山景區,正在進行規劃等前期工作。(原標題:福建武平何仙姑為八仙原型 因庇護客家民系成仙)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2014-05-2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