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在新疆吐魯番召開了由國家文物局、世界遺產中心主辦的國際協商會議,與會專家對開展絲綢之路聯合申遺達成了一致意見。“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共有遺產點33處,中國境內22處,分別位于河南、陜西、甘肅和新疆。
22日下午,記者在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采訪時看到,當地旅游部門已將申遺成功的橫幅醒目地懸掛在景區門口。當得知絲綢之路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時候,在交河故城旅游參觀的游客都倍感興奮。“相信這些古跡被列入世界遺產后,能夠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來新疆旅游。”北京游客陳峰說。
交河故城導游吐爾遜娜依高興地對記者說,交河故城作為“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將對當地古文物遺址的保護起到重要作用,也更加激發當地群眾“愛家鄉游家鄉”的熱情。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紀—公元14世紀絲綢之路東天山南麓吐魯番盆地的重要的中心城鎮,主要遺存包括城址、墓葬區及大量出土文物等,遺產區面積達680.33公頃。交河故城以其依托自然臺地的選址特征、獨特的城市形態和布局、建造方式多樣的建筑遺存以及城址周邊不同時期的墓葬,見證了古代車師、高昌國、高昌回鶻等文明。
“每一代人都有責任將承自先古的遺贈傳給后世,保護交河故城就屬于這歷史責任的一部分。”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菲德里多·馬約爾曾說。
記者從當地旅游部門了解到,23日上午吐魯番地區將舉辦“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申遺成功的慶祝活動。此外,還將舉行“高昌之旅、玄奘之路”講壇、玄奘紀念展和“雙城記—交河和高昌玄奘之路”等一系列慶祝雙城合璧申遺的活動。
吐魯番是古代絲綢之路重鎮,東西方文化在這里匯聚融合,多民族、多宗教在這里和諧發展。從目前出土的文物來看,吐魯番至少使用過18種文字、25種語言,大量的文物和史實說明,吐魯番曾是世界文明的交匯點之一。
談到“雙子星座”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申遺成功后的規劃,吐魯番地區旅游局局長陳書國表示,未來將引進3D技術更好地展示故城風貌,還計劃重現唐朝宮廷音樂——高昌樂舞的輝煌,“我們還將在景區介紹和導游培訓中注入遺產保護的元素。”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說,古代通過絲綢之路成就了東西方文化藝術、經濟、政治的相互傳播、交流和發展,而如今絲綢之路的成功申遺將進一步促進絲綢之路新經濟帶的發展,重現絲綢之路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