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不是水鄉,但從歷史文化和文物欣賞的角度看,實地游覽河北的一些古橋,會給游者帶來不一樣的情趣和收獲。
承載歷史典故的橋——邯鄲“學步橋” 位于邯鄲市北關大街沁河上,是一座普通的石橋,在這里曾發生過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據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個燕國人來到趙國都城邯鄲。他看到趙國人走路的樣子很好看,就學起來,結果不但沒有學好,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不會了。最后這個燕國人只好爬過這里回燕國了。明萬歷年間,時任邯鄲知縣給此橋起名為“學步橋”。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成語“邯鄲學步”,用來比喻那些別人的優點沒學到,卻把自己的本領也丟了的人。
架在兩山之間的橋——石家莊蒼巖山橋樓殿 坐落在石家莊市井陘縣蒼巖山景區。該建筑物是橋(長15米、寬9米),也是殿(橋上建有廟殿),因此得名“橋樓殿”。它飛跨兩座絕壁之間,橫架百米深澗之上,飄然欲飛,勢若長虹。當游人置身橋上憑欄遠眺,即可體驗空中樓閣、若神若仙的感覺。傳說當年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就在該橋附近的寺院出家為尼。由于該橋獨具特色且周邊景色宜人,因此常年游人不絕。由李安執導、曾摘得第73屆奧斯卡獎4項大獎的影片《臥虎藏龍》的部分場景就是在此拍攝的。
三橋相會的橋——臨城三叉橋 位于邢臺市臨城縣。它建成于清康熙30年(1691年)。此橋建在兩條河的匯合處,由3座石拱橋組成,每座橋的一個橋頭交會在一起,形成三叉型,頗似現在的立交橋,可見當年建造者構思之精巧,手筆之不俗。
能發出音響的橋——遵化五音橋 建在唐山遵化清東陵順治帝孝陵的神道上,是一座七孔石拱橋。橋兩邊安有120多塊石欄板,如果用石塊在石欄板的不同位置上敲擊,就會聽到5種音階聲響,且音色還不相同,有的低沉渾厚,如鐘鳴震耳;有的清脆悠揚,如輕擊木魚,悅耳動聽。
“數不清獅子”的橋——安國伍仁橋 位于安國市伍仁橋村南。該橋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是五孔石拱橋。立在橋南、橋北兩處的4座1米多高的大型石雕獅子是此橋獨具特色的藝術品。因為在每座大石獅子身上都“爬”著數目不同、大小不同、神態不同的小石獅子。據說清末年間,當地兩家當鋪的賬房先生拿著算盤、帶著伙計,多次到橋上清點小石獅子的數目,結果總是數字各異。這也就留下了“伍仁橋的獅子數不清”的有趣傳說。
造型相同的橋——趙縣(古代為趙州)安濟橋(也稱“趙州橋”) “安濟”是宋哲宗的賜名,意為安渡濟民。提到趙州橋可以說是老幼皆知。該橋位于石家莊市趙縣洨河上,建于隋代(595年—605年),由當時著名工匠李春設計建造。趙州橋長64米、寬9米,是世界上建造最早,跨徑最大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堪稱世界橋梁史上的杰作。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趙州橋選為“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2013年,趙州橋與美國羅斯曼廊橋(在美國艾奧瓦州麥迪遜郡,美國暢銷小說《廊橋遺夢》及同名影片的故事就發生于此)結為了“姊妹橋”。
與趙州橋造型相同、規模相近的古橋還有兩座:一座是趙縣永通橋(坐落在趙縣清水河上,大約建于隋末唐初,單孔敞肩型石橋,長32米、寬6米),另一座是永年弘濟橋(坐落在邯鄲市永年縣滏陽河上,建于隋代,單孔敞肩型石橋,長50米、寬7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受當時橋梁設計流行趨勢的影響,或是后兩座橋的建造者學習了李春的設計,甚至是李春指導了后兩座橋的建造者,目前尚無考證。
今天我們不僅要倍加珍惜一座座年代久遠的建筑物,同時更要倍加珍惜先人傾注在那些建筑物身上的思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