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彝族口弦傳承難 一村落僅一人常年堅持制作口弦

2014/7/4 10:11:37 點擊數: 【字體:

  在彝家山寨,會演奏彝族口弦的人越來越少,會制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從熔鑄好的黃銅板上切下黃銅片,放在小枕墩上,左手拿住黃銅片的一端,右手掄起小鐵錘。手起錘落,發出一聲聲脆響,美姑縣拉木阿覺鄉拉達村村民的的阿哈制作口弦的技術十分熟練。約十五分鐘,一片口弦簧片制作好了,的的阿哈試了試音,“會口弦制作的人越來越少了”。

  口弦,一種彝族特有的民間樂器。彝族口弦能吹奏出天籟之音,彝族有諺語:“口弦是治療思念母親的良藥,笛子是醫治懷念父親的良方。”

  而今,在彝家山寨,會吹奏彝族口弦的人越來越少,會制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彝族口弦如何傳承下去,成為一個難題。

  俄木爾坡 本報記者 何勤華

  沒落的口弦村

  從美姑縣城沿美姑河而下,一個半小時后來到拉達村。村莊坐落在美姑峰山腳下,是一個典型的彝族傳統村落。

  十幾年前,制作口弦是村里的一項特產,是村民們主要的經濟來源,全村10歲以上的男性村民幾乎都會制作口弦,拉達村因此被稱為“口弦村”。可如今,會演奏口弦的人少了,買口弦的人少了,愿意制作口弦的人也少了。

  46歲的石初是拉達村村主任。15年前,他也是一名口弦制作人。“當時,一天可以制作10-15副口弦。”石初說,按一副口弦1-1.5元的價格出售,一天收入15-20元,一個月下來就是五六百元,在當時這算是不錯的收入。

  說起現在是否還制作口弦時,石初有些尷尬地說,做是會做,只是好久沒做了,手不太靈活了,工具也不知道丟哪里去了。“目前,村里唯一常年堅持制作口弦的是的的阿哈。”石初說。

  唯一的制作人

  來到的的阿哈家,他正在制作口弦。“一副口弦從收集材料到拋光成型,制作過程其實很枯燥。”的的阿哈一邊制作口弦,一邊介紹口弦制作工具和程序。

  的的阿哈制作的口弦以黃銅口弦為主。制作黃銅口弦,先是收集材料,材料包括廢舊銅片、銅絲和鋅片,一般銅鋅比例為八比二,這個比例熔鑄出來的黃銅板硬度和韌性適中,制作出來的口弦音色會更好。

  輕輕敲打幾分鐘,銅片有了合適的厚薄。的的阿哈拿起剪刀剪出口弦的形狀,把口弦柄圈好,放在自制固定量板上勾畫出口弦的音舌。“勾畫音舌很關鍵,音舌的大小、長短、厚薄將直接影響口弦音色的高低、深淺和泛音。”的的阿哈說。

  勾畫出音舌后,為了不讓簧片變形,一般不能再敲打,如果要調整音色,只能用刀片來刮削,或者用砂紙打磨調整簧片的厚薄。

  一副口弦一般由三片簧片組成,三片簧片分別由高、中、低三個音組成,的的阿哈在刮削簧片厚度的同時,不時地把簧片放在口唇間進行試音。

  保護彝族口弦

  據悉,涼山彝族口弦由最少一片到最多五片薄簧片組成,有竹片和銅片兩種,簧片長約5-8厘米。吹奏時,竹制的和單片的音色低沉、厚重,時常使人從心底蕩漾起一股濃濃的鄉愁或憂傷,銅制的和多片的音色相對清脆、圓潤,聽起來較歡快。

  的的阿哈會十多首彝族民間傳統口弦演奏,同時也會用口弦演奏一些現代流行音樂。由于口弦難學,現在很少有彝族青年學奏口弦了,把口弦佩戴在衣襟上作為裝飾的習俗也少見了,口弦這一彝族民間樂器的瑰寶,正在悄然遠去。

  目前,的的阿哈加入了美姑民間藝術團,平日里除了制作口弦外,經常跟隨民間藝術團外出表演。2013年11月,的的阿哈和藝術團受邀,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進行了口弦演奏,深受中外觀眾歡迎,的的阿哈對口弦傳承有了更加堅定的信心。

  美姑縣文體旅游民宗局局長曲木阿莫告訴記者,美姑擬將彝族口弦作為今年的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申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四川日報(2014-07-03)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