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考古人員近期對神木縣石峁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一批4000年前的房屋遺址和墓葬群,為進一步研究石峁城址性質及人類活動提供了寶貴資料。
據了解,考古人員今年新發掘的地點在石峁遺址內城韓家圪旦的一處山峁上。目前,考古人員先后清理出房址19座、墓葬24座,并出土了一批時代特征鮮明、地域特點明確的陶器、石骨器。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峁考古隊邵晶說:“早期這里是一片居址,以窯洞式房址為主,晚期變成一片墓地。從墓地的規模來看,規模比較大,墓葬數量比較多,墓葬形制非常一致,一般的墓葬都有壁龕,有殉人,應該是石峁城里面一處非常重要的貴族墓地。”
同一地點出土的墓葬則比房址晚200年,說明房屋廢棄后,這里一度作為一處墓地使用。目前,考古人員已發現了較高等級的墓葬,雖被嚴重盜掘,但仍出土了玉鳥、玉管等小件玉飾以及保存完好的殉人。尤其重要的是,在一個墓中還發現的20多片鴕鳥蛋殼,這對于研究陜北的氣候變化和史前石峁居民的對外交往提供了依據。
邵晶認為,通過韓家圪旦的發掘,進一步驗證了我們調查以及鉆探的其他地點,可能同樣存在非常多的房子和墓葬。這些不同的地點,從目前看,應該有不同功能的劃分。其發掘為研究石峁古城內部,同一時期不同功能區的劃分和不同時期功能區的變化等,均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