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是肩上挑著運河的城市,在大運河沿線城市中,揚州是唯一與大運河同生共長、興衰與共的城市。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在揚州鏟下了大運河的第一鍬。兩千余年的歲月長河里,大運河滋養(yǎng)了世代揚州人,造就了城市漢、唐、清三度繁盛,成為舉世聞名的文化名城。面對“母親”的慷慨饋贈,感恩是揚州人民鐫刻于心的情感,反哺是“運河長子”竭力回報的態(tài)度,這早已化為城市的發(fā)展基因,代代相傳。
揚州對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設想早在1997年就提上了議事日程。2002年在杭州舉辦的首屆京杭運河文化藝術節(jié)上,時任副市長孫永如代表揚州參會,與專家討論運河申遺動議。2004年在濟寧舉辦的第二屆中國京杭運河文化藝術節(jié),孫永如代表揚州作了主題發(fā)言,并與通州首次提出聯合申遺構想,京杭運河沿線17座城市達成共識:聯合起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運河文明。
揚州是大運河聯合申遺發(fā)起者之一,“揚州因水而興、緣水而盛,運河和城市的關系情同母子,當牽頭城市責無旁貸。”2005年6月,時任市長王燕文在“兩古一湖”(古城區(qū)、古運河和瘦西湖新區(qū))座談會上,對運河申遺提出了指導思想:古運河是文化之根、文化之源,見證了揚州的繁華、興衰和城市變遷,活水賦予城市靈動與秀美,當代揚州人一定要把運河保護好、把遺產修繕好。申遺是一項涉及多個縣(市、區(qū))和部門的綜合工程,我們必須要有強烈的機遇意識,統一思想、密切合作、加快推進。2006年5月,在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杭州研討會上,王燕文代表揚州市詳細介紹了大運河在揚州經濟、文化、城市發(fā)展史上的獨特地位及近年來保護、發(fā)展情況,并希望與沿運河各兄弟城市攜手,為推動大運河保護與申遺作出積極貢獻。2007年9月26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揚州為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牽頭城市。中國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同時在揚州揭牌,揚州作為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自此與其他沿線城市攜手并進,踏上大運河申遺的漫漫征程。2008年3月,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會議在揚州召開,35座城市結成大運河申遺聯盟。此后每年春季,運河沿線35座城市都相聚揚州。2009年4月,國家13個部委、大運河沿線8省(市)共同組成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從更高層面上協調運河申遺相關工作。
擔當起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對于揚州,是榮耀更是責任,亦是“言必行,行必果”的擔當意識和實踐行動,更是建設理念與發(fā)展視野的升華。
十年來,歷屆揚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確定了大運河申遺的路徑步驟。從2007年起,短短兩年,揚州在大運河申遺中無論是資源調查、保護規(guī)劃編制,還是文物本體保護、環(huán)境整治等方面,均拿出了漂亮的“系列報道”,并率先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揚州的動作之迅速、計劃之翔實、落實之有效,對推進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產生了重要影響,得到了沿線城市的由衷尊敬和認可。2009年9月25日,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會議在揚州召開。揚州在申遺聯盟各城市中率先公布實施《大運河(揚州段)遺產保護規(guī)劃》。2011年3月22日,揚州市委、市政府召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時任市長謝正義指出,文化是揚州城市之本、之根、之魂,揚州的城市建設與經濟發(fā)展都需要圍繞“文化”這個核心來進行。謝正義提出了揚州在城市建設與大運河申遺中必須遵守的“兩個服從”——古城保護服從遺產保護,城市建設更新改造服從古城保護。他向與會的各縣(市、區(qū))、部門強調,在申遺中,揚州一定要按照“突出普遍價值”這一定義,抓好遺產點修繕整治,突出價值提煉與文本編制這兩個重點,遵守國際標準,遵從國際規(guī)則。“兩個服從”充分彰顯了當代揚州解決城鄉(xiāng)建設與遺產保護之間“撞車”的智慧,堅決按照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標準處理矛盾,展示了揚州高度的文化自覺。一系列堅決而有效的舉措,在沿線城市中引起強烈反響。2012年起謝正義不止一次在文物保護、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城市建設等相關會議、調研中強調:舍棄一些短期利益,克制一些開發(fā)欲望,控制一些發(fā)展沖動,把運河孕育的深厚傳統文化傳承好,守住城市的根和魂。“申遺是一項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與挑戰(zhàn)性的過程,不管路有多長,無論經歷幾屆市委、市政府,揚州一定會在高點定位基礎上,以釘釘子精神,堅持接續(xù)接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年接著一年干,點點滴滴,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做好境內的運河遺產保護,為全線申遺城市發(fā)揮示范帶頭作用。”
2012年9月,揚州代表大運河城市聯盟向全線發(fā)出倡議,共同制定、簽署、遵守《大運河遺產保護聯合協定》。2013年6月,揚州在全國率先成立大運河保護志愿者總隊,來自各行各業(yè)的揚州市民踴躍報名參與。2013年7月,揚州領先開發(fā)建成大運河揚州段監(jiān)測預警平臺。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在此基礎上,開發(fā)出大運河遺產監(jiān)測通用平臺,實現大運河全線監(jiān)測聯網。
2013年9月16日至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咨詢機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委派兩名國際專家來華現場評估考察。考察過程中,大運河揚州段給韓國釜山慶星大學城市設計系教授姜東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揚州對大運河管理十分到位,管理水平相當高。從中我能看出,當地政府和人民對運河的保護是發(fā)自內心的,活態(tài)遺產的保護與整個區(qū)域之間緊密結合,市民共享的舉措讓人震撼,符合申遺文本中提出的世界遺產價值標準。”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傳來喜訊: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大運河成功申遺,揚州發(fā)揮了突出作用。正如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所說的,這個“突出”,絕不僅僅是揚州作為牽頭城市,在申遺過程中所起的協調、示范和表率作用,而是揚州10年來的努力讓國際組織代表、國內外運河城市市長、海內外專家學者感受到:三線城市揚州成功做到了一線城市力之所至的事業(yè)。
八年申遺,一朝夢圓。申遺成功,為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揚州城市的歷史地位、歷史價值、文化內涵、文化價值的另一個重大體現,也是大運河世界文化價值的體現。申遺是過程,保護才是目的。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指出,大運河申遺成功,對揚州來說既是榮耀,更是責任。要從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大運河的高度、運用好世界遺產點的價值、進一步宣傳好揚州、建設好揚州。要從揚州作為牽頭城市并成功申遺這一歷程中,總結歷史、啟迪未來、開拓開放、苦干實干、學習前人、無愧歷史,譜寫好中國夢揚州篇章。 (屈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