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走訪德格印經院印象

2014/8/1 17:23:09 點擊數: 【字體:

走訪德格印經院印象

訓練有素的當地工匠在印經院內秩序井然地印制經文

走訪德格印經院印象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傳承人彭措澤仁正在精心工作

走訪德格印經院印象

數量龐大的經版有序地存放在藏版庫中

走訪德格印經院印象

古老笨拙的印制方式使后人得以目睹藏傳佛教的文字精品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德格縣,有座佛教薩迦派的寺廟更慶寺。更慶寺內有個德格印經院,它的全名叫“西藏文化寶庫德格扎西果芒大法寶庫印經院”,也稱“德格吉祥聚慧印經院”。據藏文《德格世德頌》記載,印經院系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卻吉·丹巴澤仁(1689—1750)創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至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

    德格印經院構造獨特,紅墻高聳,綠樹婆娑,幽靜壯觀。靠大門一側為一樓一底,正房則為二樓、三樓,參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風格。德格縣文物部門的負責人充翁扎西用不太熟練的漢語告訴記者,院內分藏版庫、紙庫、曬經樓、洗版平臺、裁紙齊書室及佛殿、經堂等。藏版庫大小共6間,約占整個建筑面積的一半,印書操作也在其中。藏版庫中排列著整齊的版架,書版分門別類地插滿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這是“德格巴宮”的特色之一。書版規格有許多種,最大的長110多厘米、寬70厘米、厚約5厘米,最小的長約33厘米、寬僅約6厘米。到18世紀80年代末,全院有書版21.75萬塊,每塊刻兩面,大、中、小版平均若每面各以600個音節計算,其字數總計約2.6億字,規模宏大。

    德格印經院藏書豐富、門類齊全,收藏有叢書或專著200多部,其中包括一些珍本和孤本,涉及藏傳佛教五大教派的佛學經典、天文歷算、詩歌音韻、語言文字、歷史傳記、藏醫藏藥等。院藏書版基本保存完好,不僅以兼容并蓄、版本良好、印刷考究聞名于世,而且也以其收藏各類印版的數量豐富、內容完備,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最初搜集書稿時,德格印經院曾派出大批有學問的人到西藏的桑耶、欽普、納塘、夏魯、薩迦、拉薩、阿里等地遍尋手抄本或木刻印本,然后邀請相關學者分類校勘定稿。定稿后,由精于藏文(楷體)書法的數十人繕寫書版,并由幾位學者核審;然后由數百名經過培訓、挑選出來的能工巧匠刻版,再由學者校對。經過4次反復校對,確認無誤后,又經過對經版的復雜細致的防腐、防裂等技術處理,一塊經版才算制作完畢。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質量標準,規定十分細致、嚴密,完成的經版字跡清晰準確,經久不變。

    由于氣候原因,每年印經時間只有半年,從藏歷三月十五日至九月二十日,在此期間,人們可到印經院朝拜書版,稱為“巴爾恰東”。印經院規定:《大藏經》一律用朱墨(朱砂研細、摻膠,成紅墨)印刷,以示尊敬,其余用黑墨。印刷時,一人來回奔走取送書版,另兩人相對而坐,書版置于兩人之間,一人用擦板蘸墨涂版,一人放紙,用滾子滾墨、揭下,一頁書當即印成。印好的書頁晾曬在各組固定區域的繩子上,干后收起,交給巴仲,由巴本(印經院總管)等3人進行最后一次檢視校對,質量合格的才能送齊書室理齊、磨平,四周涂上紅色,捆扎起來,即為成品。

     1950年,德格和平解放后,更慶寺及印經院受到人民政府保護。1959年,甘孜藏族自治州民主改革完成后,更慶寺仍為保留寺廟之一。“文革”中,印經院主體建筑和藏經版得到群眾保護,損失很小。1979年,德格縣文物管理所成立,負責印經院的維修保護和書版的清理工作。1980年,印經院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進行了修葺。1982年春起,印經院恢復經書刻版印刷,對殘缺和少量遺失的書版重新雕刻、補齊。不到10年時間,僅藏文《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就印了6200多部,行銷青海、西藏、甘肅、云南、四川、北京、南京等地,藏文典籍還遠銷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日本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4-08-0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