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在習近平主席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偉大構想周年之際,由西安市絲路辦、大唐西市集團等承辦的絲綢之路文化發展國際論壇在大唐西市舉行。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復興絲路文化,促進絲路各國文化的深度交流和合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文化支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干事漢斯·道維勒先生、全球文化網絡及文明間對話音樂協會主席麥瑞·瑪德沙麗女士作了主旨演講;西安市發改委主任強曉安的“以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促進西安文化產業跨越發展”、西北大學校長方光華的“絲綢之路現代價值”、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山冰的“西北大學的絲綢之路研究”、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長楊富學的“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志與絲綢之路史研究”等專家的演講為復興絲綢之路文化描繪了宏偉藍圖。
專家認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陜西復興絲綢之路文化、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時機。大唐西市作為隋唐絲綢之路的起點,在西市遺址建立的全國首家民營遺址類博物館、首個全國民辦國家二級博物館、首家與絲路沿線近10家博物館簽訂共建友好館的民營博物館,理應成為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排頭兵,該館上千方墓志文物成為考證絲路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資料。
“我們打造的五絲工程(網上絲路、絲路博覽園、絲路博覽會、絲路風情街、絲綢之路學術教育基金)成為助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有力抓手。”大唐西市董事局主席呂建中說。“我們將通過文化產業發展推動文化繁榮,最終實現‘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道維勒和瑪德沙麗在陜期間重點考察了大唐西市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五絲工程”項目,并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綢之路文化中心”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