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東臺“董永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8年 遺址達50多處

2014/10/24 11:57:29 點擊數: 【字體:

東臺“董永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8年 遺址達50多處

東臺的董永七仙女雕塑 現代快報記者 姜振軍 攝

  8年前,鹽城東臺市西溪古鎮的“董永傳說”, 成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過程中,全國有20多個地方參與競爭,東臺為何能脫穎而出?近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臺“董永傳說”傳承人,首次向現代快報披露申遺成功細節。東臺“董永傳說”因故事集中完整、歷代記載無間斷、地名遺址最多、當地民間流傳深遠,獲得評審專家認可。

  現代快報記者走訪發現,如今東臺西溪景區已打造成“董永與七仙女”文化園景點,利用旅游資源挖掘愛情、孝道的歷史文化。

  實習生 王蘭芳 現代快報記者 姜振軍

  現狀:全國21地有“董永傳說”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黃梅戲《天仙配》里的唱詞,相信很多人都記得。戲曲講述的董永傳說,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傳承久遠,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董永傳說”是中國古代愛情傳奇,民間傳說。全國許多地方都留下了與董永相沿而成的風俗傳說,并且與地方特色緊密結合。在安徽黃山,該市將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融入了《徽韻》演出中,整個場景美不勝收;江蘇東臺市,依托董永和七仙女的美麗愛情故事打造出了文化園,與西溪古鎮景區遙相呼應,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

  董永傳說到底發源于哪里?“該傳說在長期口耳相傳的過程中,因地、因時、因人而異,不斷演變。”上海體育學院新聞系副教授郎凈,多年潛心研究民俗文化,并著有《董永故事的展演及其文化結構》、《董永傳說》等書籍,她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在兩千多年的漫長流傳過程中,“董永傳說”不斷與各地的民眾生活相結合,并產生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傳說。

  “許多地方都有與董永身世有關的文物、碑碣、村落、地名等遺跡,遍布全國多個省份,共21地。比如,江蘇省東臺市、河南省武陟縣、安徽省懷寧縣、湖北省孝感市等地,不僅有相關遺跡,而且地方志中也多有記載,都稱董永是當地人。”郎凈說,民間故事是不可復制的,大家各有特色。

  勝出:入選首批非遺在意料之中

  程可石是東臺董永文化研究會副主席、東臺“董永傳說”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撰稿人,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臺“董永傳說”傳承人。2005年6月中旬,程可石接到了鹽城市文化局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通知。

  “我知道,我們肯定能從全國20多處的傳說地中勝出。”今年60歲的程可石,長期從事東臺董永文化的調查研究工作。在接到通知的第一刻,他便信心十足,從接到通知到所有的材料準備完好,只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他“相信東臺‘董永傳說’一定會入選”。

  程可石的信心不是沒有根據的。2002年10月26日,國家郵政總局在東臺市西溪古鎮舉行了《董永與七仙女》小型張郵票首發式;2004年5月,江蘇省文聯、文化廳等部門聯合開展江蘇特色文化、民間藝術普查活動,對東臺“董永傳說”的匯報和歷史材料收集工作給予了高度地贊賞。

  2006年5月份,國務院公布首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江蘇東臺“董永傳說”作為民間文學,與山西省萬榮縣、河南省武陟縣、湖北省孝感市等地“董永傳說”一起被列入其中。

  “知道‘董永傳說’成功入選非遺還挺激動的,也覺得很慶幸。我們共報了‘董永傳說’和‘東臺發繡’兩個項目,能成功一個已經很不錯了。”據程可石回憶,評委都是國內知名的專家,“其實不緊張是假的”。

  記者注意到,8年前,東臺“董永傳說”入選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時這樣描述:董永傳說歷史上廣泛流傳于全國各地,東臺市西溪古鎮的流傳歷史最為悠久,地名遺存最多。

  程可石告訴記者,從全國20多處董永傳說地脫穎而出,東臺“董永傳說”成功入圍首批國家級非遺存在著很多偶然因素,“當然也是這些偶然導致了成功的必然”。

  記載:董永傳說史料由來已久

  程可石認為,民間傳說不可能空穴來風,一定有其原型,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故事在東臺民間流傳廣泛,這絕不僅僅是偶然。

  現代快報記者在東臺西溪古鎮采訪時,當地村民繪聲繪色地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從老輩人那里聽來的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董永故事從漢代到當代生生不息,歷代記載從來沒有間斷過。”程可石告訴記者,東臺董永傳說不僅各種史料書籍都有記載,而且故事更為完整,高度集中,能獨立成章,與全國的其他地方不相關聯。

  據清嘉慶《東臺縣志》載:“董永,西溪鎮人。父亡,貧無以葬,從人貸錢一萬,以身作傭,畢,道遇一婦人求為永妻,永與俱詣。錢主令織絹三百匹以償,甫一月畢,辭永去曰:‘我天上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命我代為織絹。’言訖,凌空去。”

  經過大量的史料查閱,程可石發現,最早的文獻記載出現在西漢末年,文學家劉向編撰的《孝子圖》,就有董永的記載。只是此書現已失傳,有關董永故事的記載僅見唐《法苑珠林》和宋《太平御覽》的引文:“前漢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獨養父。父亡,無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永謂錢主曰:后無錢還君,當以身作奴……”“另外,三國時期,魏曹植在《靈芝篇》中也寫了董永的故事。”程可石說,東晉史學家干寶把董永故事收在自己的《搜神記》里,干寶根據民間傳說,經過加工整理,寫成了《董永》篇。

  探訪:董永傳說遺址50多處

  地名遺存最多,是東臺董永傳說入選首批非遺的重要原因。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西溪古鎮一帶的很多地名,都與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故事相關,地名遺跡多達53處,而村民們對身邊的遺址并不陌生,大家都相信,董永就曾在自己的村莊生活過。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在西溪南邊的古丹陽村(現稱東臺市梁垛鎮丁堡村),有一“董家垛”,據說為董永的出生地。在西溪北面有一個小村莊,叫“傅家舍”,據說是董永父親替此處姓傅的地主干活時曾生活的村子,現在,村子里的人仍以傅姓為多,董永曾到大地主曹長老家當過雇工的“曹家大院”亦在附近。

  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與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樹下,二人拜天地成了親。天長日久,十八里河口旁邊的村莊也成了“河口”村(今屬東臺市梁垛鎮)。

  傳說西溪廣福寺后院內有一口古井,叫“繅絲井”,大旱之年不涸,“七仙女為幫助董永贖身而織300匹云錦,繅絲井就是她汲水繅絲處。”附近村民說。

  在距離西溪古鎮南面五六里的梁垛鎮董賢村,記者看到此處有一古祠,叫“董孝賢祠”,祠旁有一古墓,墓前有一石碑,碑上銘文:“漢孝子董諱永之墓”(現東臺市梁垛鎮董賢村內)。據村民說,這里是董永的埋骨之所,人們為了紀念董永,就叫它“董家埨”,后改為“董賢鄉”、“董賢人民公社”、“董賢村”等。

  傳承:300多人玩穿越扮“現代董永”

  “不知道誰更像董永?”今年七夕節晚,一個個打扮時髦的“現代董永”在東臺西溪古鎮的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水上舞臺上展示著自己的才藝,活動還沒正式開始,文化園就擠滿了前來觀看的市民,“董永們”精彩的表演一次次將現場的氣氛推向高潮。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此次活動是2014東臺西溪首屆“董氏故里尋董永”形象代言人大型公益電視選拔活動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共吸引了鹽城、海安、泰州等地300多名選手參賽。“董永是個大孝子,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要親自見證‘當代董永’的產生。”東臺市民顧先生期待已久。

  不光有才藝,如何理解“孝行”,是這次比賽的主要評判標準。“孝就是多陪父母,將他們時刻裝在心里。”8號選手丁丁表示,雖然現在通訊很發達,但他依然堅持用寫信方式告訴父母自己的思念。選手田野是本次比賽的亞軍,作為東臺本地人他從小受董永孝賢文化的熏陶與影響,“孝就是一種責任,父母養育子女,為子女的成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勞動,做子女的理應孝敬父母,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

  最終,冠軍被來自泰州的選手獲得。“舉辦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給市民提供展示自己舞臺的同時將我們東臺特有的孝賢文化發揚光大。”讓程可石高興的是,董永傳說在兩千多年的漫長流傳過程中,深刻地影響了西溪古鎮百姓的生活,“在西溪,孝敬老人蔚然成風,中國傳統的孝文化得到傳承,夫妻恩愛、家庭和睦、鄰里和諧。”

  近年來,東臺市在西溪古鎮圍繞孝賢文化和愛情傳說兩大主題,精心設計和建設了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東臺人文歷史沉淀十分深厚,要不斷加以發掘,用文化支撐旅游,用旅游傳承文化,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東臺市有關負責人表示,“董永傳說”作為一個文化品牌,對東臺民風的淳樸、孝賢文化的弘揚,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董永傳說成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增添了西溪古鎮的文化魅力。”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現代快報(2014-10-2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