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西安11月4日電 記者楊永林、張哲浩日前從陜西省有關方面獲悉,幾年前,陜西考古工作者在對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的新街遺址發掘過程中,發現了6件燒結磚殘塊、1件未燒制的土坯磚塊。它們的材質都是泥質紅陶,后經對出土環境提取物科學檢測顯示,其中5塊磚的年齡已經超過5000年。
新街遺址位于西安市灞橋區燎原村東南,遺址坐落于灞河東岸臺塬之上,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在近年的發掘中,確定該遺址的遺存主要為仰韶文化晚期與龍山文化早期。6件燒結磚殘塊都在窖穴或文化層中發現。同時在窖穴中還發現了石斧、石刀、陶盆等生活用具。
6件燒結磚殘塊中,有5件都屬于仰韶文化晚期,最大的一件殘長15.7厘米、殘寬10厘米、厚3厘米,推斷是個長方形的磚;最小的一件殘長8.5厘米、殘寬6.5厘米、厚2.5厘米。它們都是一面和側邊平整光滑,另一面較粗糙。其中5件燒結磚塊的材質基本相同,都為泥質紅陶,考古專家從出土窖穴中提取出碳屑樣品,送交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西安加速器質譜中心(AMS)進行了年代測定,發現5件燒結磚殘塊年代略有差別,但都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范圍內,距今超過5000年。另一件燒結磚殘塊,在對其提取物進行檢測后,專家推斷,其年代應屬于龍山文化早期,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880年至公元前2490年之間,距今不到5000年。
另外,考古專家在對一件未燒制的土坯磚塊進行研究時發現,它的邊緣整齊,看不到切割痕跡,說明這些磚都是木質模具成型的,它的發現,為我國磚類建材的起源研究提供了實物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