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劉修兵)近日,以“屈家嶺文化與智慧農業”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農谷論壇暨紀念屈家嶺文化發現6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召開。來自全國部分省市社科院、文物局、博物館和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40多名考古專家學者應邀參加,共同追溯屈家嶺農耕文化淵源,深入探討了如何在保護屈家嶺文化遺產的基礎上進行合理開發利用。
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長王風竹在研討會開幕式講話中表示,屈家嶺遺址是長江中游流域十分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對研究中華人類起源有著重要價值。必須制定一個長遠科學合乎客觀實際的保護規劃,并在保護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及合理開發利用,促進中國農谷核心區屈家嶺的全面發展。
屈家嶺遺址是我國長江中游地區發現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是農耕文明圣地,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及歷史發展記憶。
屈家嶺遺址1956年公布為湖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被列入全國100處大遺址保護地。荊門市成立屈家嶺遺址保護處,制定了專門的屈家嶺文物保護總體規劃;今年4月,國家文物局審批通過,建設遺址博館、原風貌地展示先民的居住區、墓葬區和稻作農業區。如與會專家建議,要全新審視屈家嶺文化遺址,對其進行整體保護,通過建設遺址公園,讓屈家嶺文化“活”起來。
與會專家還建議,應該充分利用屈家嶺管理區豐厚的文化優勢,將其轉化為產品優勢、發展優勢,加快區域的轉型發展、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