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壯族標志性古民居保護在尷尬中尋求新生

2014/12/26 9:15:55 點擊數: 【字體:

  作者 黃令妍

  “家家相通,房門不鎖”,這是位于廣西西林縣偏遠山村一處干欄式木樓建筑群,這個名叫那巖屯的小村莊,村民生活怡然自得,這幅傳統的壯族群居圖令人神往。但隨著城鎮化的加快,成片干欄木樓建筑加劇萎縮,這樣的景象漸成奢侈。

  “這里的一些村莊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干欄房屋,最大的一處建筑群,曾有100多戶人家聚居其中,可以連走20多戶人家不落地,就像在巨大的迷宮中穿行。”廣西西林縣博物館副館長黃季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

  “干欄”是壯語的音譯,意指建于托架之上的一種純木質結構建筑,這種建筑不用一顆鐵釘,全靠木楔子加固,干欄式建筑是壯族標志性古民居。南方潮濕多雨,山間多毒蟲猛獸,干欄的底層作為禽畜舍欄,中層才住人,頂層則屯放糧食,是壯族先民生存智慧的體現。西林縣干欄文化的歷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句町古國時代。

  目前,廣西干欄民居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廣西師范學院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黃桂秋介紹,曾經廣泛分布于廣西各地的壯族干欄建筑,隨著生活觀念的轉變,如今也僅在交通不便的山區得以保留,成片的干欄建筑更少之又少。

  資料顯示,在廣西西林縣境內,以那巖屯的干欄建筑群保存最為完好,被譽為“壯族干欄文化第一村”,2012年入選了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其實那巖的干欄,也已破壞了差不多一半。”西林縣句町文化研究與挖掘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合兵遺憾地說。

  一個頗為尷尬的現實是,在多數村民的觀念中,子孫另立門戶,住上嶄新的磚瓦房,才是生活富足、家族興旺的體現。村民們并不珍惜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舊居。

  王合兵說,木質建筑兩三代之內就有所損壞,一旦主人不及時修復,無異于將古老的民居親手推向毀滅。

  “古民居與現代生活方式是矛盾的。”王合兵坦言。漏雨,鼠患成災等問題,令干欄房屋顯得有些“老掉牙”,不再能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居住要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搬離這些古民居。

  數年前,當地官方意識到干欄建筑群的旅游價值,那巖古寨的旅游開發如火如荼進行之時,旅游局也一度主張將村民遷出干欄建筑,以更好地開發利用。

  王合兵對此非常反對,“沒有人居住的木頭房子,很快就會腐朽毀壞。”“這幾年來,政府的觀念跟不上,只注重開發,不注重保護。”盡管每年有100萬元人民幣的國家財政撥款下發到當地,用于古民居的保護,但在王合兵看來,僅有資金的投入還遠遠不夠。

  直到不久前,西林縣官方才出臺了干欄建筑管理辦法,擬對干欄建筑進行新一輪的有效保護。

  另一個具體的保護措施也在醞釀之中,即當地政府與擁有干欄房屋的村民簽訂協議,由政府出資,村民對自家干欄進行維護、修繕,“誰都不如老百姓了解自家的房子。”王合兵說,而他們也將從良好的旅游環境中進一步受益。

  黃桂秋對這一措施表示認同。他介紹,廣西目前還沒有出臺具體的古民居保護規章,長期以來,干欄等傳統建筑的保護僅依賴籠統的國家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整體狀況堪憂。“地方政府在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開始轉而考慮民族文化的保護,無疑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2014-12-26)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