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1月25日電 (和曉瑩)25日,政協云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分組討論會上,多位政協委員熱議“古城火災”,并就云南各地文物古跡保護開發提出建議。
近年來,古城鎮保護不盡人意。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至2014年,全國文物古建筑發生火災1400余起,而兩年之內云南古城就發生四次火災,文保單位安全隱患讓人擔憂。
“古城一旦被燒,也就意味著綿延流傳的文脈被毀了,再也無法挽回。”云南省政協委員、云南師范大學教授楊昆認為,“古城火災”燒毀的除了建筑還有民族文化,加強文脈保護迫在眉睫。
2013年3月11日,云南麗江古城景區發生火災;2014年1月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發生大火;2014年4月,麗江束河古鎮發生火災;2015年1月3日,大理巍山600多年歷史拱辰樓毀于大火……委員們分析,這些古城、古村、古鎮和文物建筑群頻頻遭遇火患多是因為“負荷超載”所引起,他們建議政府通過嚴格的立法,加大專項資金的支持,改進基礎設施,完善容量監測和預警,來保證基于文物古跡開發的景點、景區的良性的運行。
“我們往往會忽略考慮一個古鎮古城有多大的容量,它能夠承載多少,不管是居住人數超載了,還是旅游的人數超載了,或者說它整個水電設施的負荷超載了,都會引來一系列的問題。”楊昆認為,火災只是諸多隱患中的一種形式,旅游高峰的踩踏事件、基礎設施破壞行為以及治安問題都值得深思。
“像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它們在歷史古城的文化保護上面,那是有強烈嚴格的法律立法的。我們這些古城為什么會被燒,就是因為從基礎設施水、電、氣到監測、預警、立法機制都不完備。”政協委員、云南省文化廳廳長黃峻表示,大理巍山古城樓的火災,是一個沉痛的教訓,警示各級政府及全社會要高度重視文物保護。
以民族眾多、文化交融著稱的云南,古城古鎮星羅棋布。如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麗江大研、束河古鎮,大理巍山古城、沙溪古鎮,騰沖和順古城,普洱孟連娜允古鎮等,有的蜚聲海內外,游客趨之若鶩,有的養在深閨人未識。
“在漫長歷史長河中經受戰爭、火災、拆毀等劫難考驗,這些古城古鎮保存下很不容易。”黃峻表示,當下中國雖對古城古鎮建立了保護體系,但在旅游開發熱潮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與商業化之間如何尋求平衡,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