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正州
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的古城南京,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建城史,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然而近幾年,南京卻出現了文物偽造、高樓環古湖等景觀工程,面對傳統與現代的抵制與交融,南京面臨著怎樣的保護修繕與開發利用的抉擇?(2月2日新華網)
在南京這樣一座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存豐富的名城,按說根本用不著造假,就足以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人文薈萃的瑰麗。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F在修建的長干門、華嚴崗門、標營門等城門名不見經傳,聞名遐邇的莫愁湖被高樓環伺,成了人們戲謔的“洗腳盆”,徒有其名的孫楚酒樓是否能跟史上真實的遺跡扯上關系,相關部門只能閃爍其詞……這種徒具形式意義的“假城門、假酒樓”,既然缺乏真實的歷史文化根基,自然難以讓人們對其產生認同。
一些地方政府為什么“喜新厭舊”,熱衷于搞假古建筑呢?或許是因為,這些借古翻新的建筑,在建筑風格上更契合一部分人的喜好,在觀感上尤顯高大上,從而凸顯主政者的不俗政績。為此目的,甚而拆真建假也在所不惜。一般說來,傳承久遠的古建筑因千百年來的風雨侵襲,在外觀上總是或多或少顯得破敗,不那么賞心悅目。但是再衰敗的古建筑,也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也是傳承歷史文化基因的載體,這種無可替代的文物價值,是任何富麗堂皇的假古建筑都不會具有的。像這些子虛烏有的“假城門”,除了讓人感覺到建造者的沒文化,還有什么意義呢?
對于另一些假古建筑來說,建造者顯然更看重的是其商業價值。像孫楚酒樓,本因李白“朝沽金陵酒,歌吹孫楚樓”的詩篇而名聲大噪,這就給了一些人借題發揮的“靈感”。然而,此酒樓早非彼酒樓,不僅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孫楚酒樓的確切位置無考,從歷史文化的傳承上講,更是沒一毛錢的關系。但是,只要能借得古人之名,謀得現時之利,今人也會不遺余力來起這高樓。于是乎,投資約8300萬元的酒樓建起來,至于這項工程如何立項、審批和施工建設,只有天知道了。
假古建筑泛濫,甚至為造“假古建”而破壞真古建,實在是貽笑大方、得不償失。這么干,不僅難以獲得人們的認同,更與相關法規中“歷史文化名城應當整體保護,維護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規定相違背。“假城門”再壯觀,“假酒樓”再富麗,缺少了歷史意蘊,割斷了文化血脈,破壞了原始風貌,不過就是仿古贗品、山寨建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