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登軍)作為綿陽獨具地方特色的非遺項目——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紅酥傳習所,于2月4日在安縣秀水鎮掛牌。這是安縣境內非遺項目中,惟一掛牌的傳習所,也是目前綿陽非遺項目中規模最大、建設最規范的非遺項目傳習所。
據秀水紅酥傳承人李俊虎介紹,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紅酥傳習所面積約2000平方米,主要以展示、傳承為主。在傳習所大廳,除了對紅酥起源進行介紹外,還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對紅酥工藝流程進行展示,展廳還設計了電子體驗區,通過3D手段對紅酥工藝進行體驗。同時,傳習所的傳承人也將在現場進行活態工藝展示。
紅酥起源于清乾隆年間,由川菜之父李調元研發而成,是安縣小吃代表之一,在當地民間廣為流傳。它以鮮豬肉作原料,再加入紅苕、芡粉、雞蛋等攪拌,下油鍋炸制成黃紅相間的片狀,冷卻后即可食用。因肉餡呈紅色,外邊呈黃色,故稱“紅酥”。經過多年傳習,目前能從事紅酥制作的人越來越少。李俊虎從13歲開始拜師學習紅酥制作,2006年獨立從事紅酥制作,目前他新收5位弟子從事紅酥工藝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