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孔子的“食不厭精”并非指吃細糧

2015/2/12 10:40:06 點擊數: 【字體:

  孔子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于是很多人覺得,連孔圣人都講究吃細糧精肉,那必是對的。其實,這先強調的是飲食過程中的從容,也是養生之必需。其次,在孔子的那個時代追求精細,也是一種合乎營養學的飲食平衡。

  食物的精、細不僅需要加工,還需要細嚼慢咽,才能得到食物營養,更重要的是,在咀嚼這類身體的“加工”過程,能舍得花時間的人,肯定不會貪婪,大腦的“飽中樞”因為有時間完成神經反射,而足以感覺到飽,就此發放不再吃的神經命令。

  所以,現代養生的一大要素是吃飯慢,按照現在的營養學規矩,每口能咀嚼30次為最好,這樣的咀嚼肯定避免了饕餮導致的過食,但估計沒幾個能做得到。之所以營養學家反對現在的快餐,鼓勵吃粗糧,一方面是因為快餐熱量高,更重要的是,粗糧因為咀嚼起來費時費力,更容易讓大腦有飽的感覺。孔子那個時代不懂現代營養學,但是他從容的人生哲學仍舊可以使他對飲食養生無師自通。

  如果一個人一直吃細糧,那他就該增加粗糧的比例來改變飲食結構。相反也一樣,如果始終吃粗糧,就有可能纖維素攝入足夠,但蛋白質不足,他就需要多吃細糧甚至精肉。孔子那個時代也如此,之所以他提出“食不厭精”,就是因為當時的食物太不夠精了,“不厭”屬于一種生活追求。反之,如果像我們似的,被精細的食物包圍著,早就厭了。

  那么,在粗糧為主的生活中,吃幾頓細糧精肉是絕對合乎營養配比的,這個規則至今也適用,只不過我們的均衡周期不是一生,而是一個星期,無論是葷素還是粗細,最好能在這一周中找齊。比如前半周或者中午,盡情吃喝了,那么后半周或者晚上,就應當回家吃,吃得粗點素點,這樣更利于營養的均衡。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北京晨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