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南京30多處地名與“羊”有關:羊皮巷最有名

2015/2/12 10:58:49 點擊數: 【字體:

  南京30多處地名與“羊”有關 羊皮巷最有名,鳴羊街最神秘  

  “羊”與“祥”音形皆似,羊年在習俗中有喜氣洋洋的寓意,象征吉祥安泰,那么你知道南京有多少個與“羊”有關的地名嗎?南京自古以來有不少帶“羊”字的地名,其中最耳熟能詳的就是羊皮巷,而現存最古老的地名則是白羊崗,早在魏晉時期就被命名并被沿用至今。

  新街口的羊皮巷最有名 最古老的白羊崗在溧水

  說到羊皮巷,別說南京人了,在南京呆個幾年的都聽說過。據南京市區劃地名協會常務理事薛光介紹,位于新街口旁的羊皮巷是明代制售羊皮的中心。在《明代南京城圖》、清《同治上江兩縣志》城圖中都記載了這個巷名,相傳商人自羊市橋購入皮色優良羊群,驅趕至羊皮巷剝皮整理。由于南京冬季寒冷,羊毛皮保暖性能極好,深得百姓喜愛。《明代南京城圖》、清《同治上江兩縣志》均載有羊皮巷名。

  相傳魏晉時,黃初平曾在溧水區石湫鎮的白羊崗牧羊,所以當地的百姓將那個山頭命名為白羊崗,沿用至今。是目前仍存在的帶“羊”字地名中最古老的。

  城南鳴羊街最神秘

  羊山湖公園最美麗

  鳴羊街原名鳴陽街,因臨古鳳凰臺,《鳳麓小志》載:“以鳳儀而錫嘉名”,后訛傳為鳴羊街。鳴羊街內有清代金陵最著名的私家園林——愚園。據了解該園是蘇州知府胡恩燮返鄉構建,南京人俗稱“胡家花園”。

  園內構思巧妙,疊石迤邐,號稱南京獅子林。愚園是南京最早開放的公園之一,清末該園售票每位小洋一角。在毀于戰火、荒廢多年后,愚園經過整治、修繕后亮相,然而因門西復興進度緩慢等原因,至今尚未對公眾開放。

  美麗的羊山湖公園,是南京市16個郊野公園之一,位于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學城東部,占地約134公頃。以仙林羊山和人工湖為主體建設,這處仙林副城內最重要的原生態森林公園,如今已成為人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

  羊山、羊角山、大羊山、羊子山

  要分清楚不容易

  記者注意到在南京含“羊”字的地名中,與其相關最多的就是山,比如羊山、紅羊山、大羊山、白羊崗、羊子山、羊角山……想分清各座“羊字輩”的山,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光羊山就有兩座:一座在仙林街道原仙林農牧場北部,為陽山的別稱;另一座在溧水白馬岔路口村西北,海拔71米,原為牧羊場,所以叫羊山。

  羊角山位于六合程橋街道,這里有兩個小山丘,形似羊角,所以得名;而白羊山位于六合區竹鎮。相傳,明朝初年,朱元璋與軍師劉基路過此處,劉基對朱元璋說:此山雖小,但有白羊一對,乃寶山也。所以后來人就叫這座山“白羊山”。白羊村、白羊路,也就因靠著“白羊山”而得名。

  江寧區的大羊山,因此山從前旺村觀看,酷似一只昂著頭的山羊,當地人索性叫它大羊山。紅羊山、羊山子等都位于江寧。

  已經消失的羊市橋

  曾是聞名全國的商業中心

  據了解,實際上南京城區曾有一個古地名叫羊市橋,在建鄴路鴿子橋北,明清時期是舉國聞名的商業中心。

  羊市橋歷史悠久,東吳時就存在了,被稱為大市橋。南唐時羊市橋改稱為西虹橋,是當時宮城一角。《白下瑣言》稱:羊市橋畔,后為張府園,有河身一段,兩旁石岸猶存,橋梁如虹影隆起,恰似彩虹當空。可見,在南唐時,此處不再是商業中心,已演變成南唐宮城的“西虹橋”。

  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朝廷為繁榮都城經濟,細化專業市場,指定這里為羊牲集市,正式定名羊市橋。它與不遠的“馬巷”和“牛市”遙相呼應,名稱就能體現南京古時的繁華,是城內最大的羊、馬、牛的交易中心。

  明清時代,羊市橋還曾是通往清涼道場的古道,沿途設多處彩亭茶棚。其中羊市橋的“長生茶棚”最有名,取名吉利,赴清涼山焚香燒燭者都樂意到這座茶棚來飲茶和憩息。羊市橋的“長生茶棚”名噪清末年間。

  可惜的是歷史變遷,這處古橋和集市,最終消失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如今,羊市橋所在地已建起高層住宅小區,并蓋了一所小學。

  ■鏈接

  南京與羊有關的地名

  羊山、羊山湖、羊子山、白羊崗、羊角尖、羊山頭、羊山北路、羊山北街、羊山湖花園、羊山公園、鳴羊街、鳴羊里、白羊路、石羊路、白羊山、羊山南街、羊角山路、羊皮巷、羊市橋、羊山村、羊角山、羊角山古文化遺址、羊山頭戰斗紀念碑等。 孫奕程 記者 范杰遜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南京晨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