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云南祥云縣大波那墓地揭秘 或與銅棺主人同族群

2015/3/2 17:14:05 點擊數: 【字體:

云南祥云縣大波那墓地揭秘 或與銅棺主人同族群

M20棺內人骨和隨葬器物

云南祥云縣大波那墓地揭秘 或與銅棺主人同族群

陶罐

云南祥云縣大波那墓地揭秘 或與銅棺主人同族群

銅鋤

云南祥云縣大波那墓地揭秘 或與銅棺主人同族群

銅杖首

    連惠玲

    有這樣一個地方,它是交通咽喉,擁有滇西最廣袤的壩子,列居云南十大壩子之一。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其名頗有幾分來歷。話說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發動巴、蜀的軍隊擊敗了滇東北的勞浸、靡莫,滇王投降。因漢武帝夢見彩云南現,因此該地取名為云南縣,直到民國以云南命省名,此縣才改為祥云。祥云壩子的北端有個名叫大波那的地方,白族語言稱為“島勃弄”,島勃意為大腦殼即大首領,弄是所在之地。如果翻開史料,不難發現,“勃弄”竟然數次出現于《蠻書》等史籍之中。1964年,此地發現了國內最大的銅棺,一時引起學界轟動,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大腦殼”之墓,一時間眾說紛紜,甚至不少人將其與1956年在云南晉寧出土的“滇王之印”聯系起來,難道銅棺中的“大腦殼”就是滇王?半個世紀前的考古發掘雖然有驚喜發現,但留存的信息相對較少。

    2014年7月,考古工作者再次對大波那墓地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考古發掘。隨著發掘,歷史迷霧漸漸淡去的同時,考古隊員發現又有更多的重重謎題在前方等待。巨大的棺槨在沒有機械的年代是如何運送的?這片墓葬群與銅棺主人是何關系?時光的隧道中究竟還掩埋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巨大的墓葬 匪夷所思的謎題

    此次發掘的墓葬,保存有較為完好的棺槨,其墓葬形制極具特色,尤其是墓葬形體之巨大,在云南極為少見。除了出土一把珍貴的木制弓箭、大量陶器外,還出土了不少隨葬青銅器,其中尤以銅杖首、銅劍、銅卷經桿最為精美,帶柄銅鉞則具有重要價值,“有木柄的銅鉞很罕見,這讓我們得以知道其組合方式。”說到銅鉞,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主任朱忠華顯得十分興奮。

    在眾墓葬中,一具木棺顯得格外特殊,棺木似乎是一塊巨大的整木剖空一部分,造型與四川的船棺有些相似,但又不盡相同。考古隊員仔細研判,這座棺木是如何開啟的,因為一邊有一半有剖開的痕跡,另一半卻是嚴絲合縫,“我們用了5噸的葫蘆吊才吊起來,估計棺木實際重量有3噸左右。”就連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閔銳也覺得好奇,古代沒有機械,這么重的棺木是如何從遠處運至墓地,又如何置于坑中。

    另一座巨大的墓葬,也顯得異常神秘,當編號15的墓葬出現4塊巨大的蓋板時,考古隊員都興奮起來,這儼然與上世紀60年代出土銅棺的墓葬規格一樣,都是4塊蓋板,那么有沒有可能,在這座墓葬里發現第二個銅棺?

    最終的答案有些匪夷所思,據考古人員介紹,沒有發現銅棺,只在填土里發現了幾個殘缺的陶器,棺木比較散亂,但是以單塊木板來說卻又非常規整,4個木板之間尺寸非常均勻,還有卡槽。類似的墓葬有兩座,沒有相匹配的隨葬品,或是因為遷葬。“也許是因為墓主人出現了什么意外,沒有來得及用這個墓葬,而其他人又不具備相應的資格來享用此墓葬。”閔銳說。

    二次合葬墓  均是年輕的墓主人

    位于整個探方最東南的一座墓葬里,一名考古隊員發現埋藏于土下的一塊深褐色塊狀物,“難道是人骨?”考古隊員心里揣測,但又不敢肯定,因為在此之前,墓葬中對于人骨的發現幾乎停留在幾顆牙齒和殘碎的骨頭片中,千年的侵蝕,骨頭幾乎難覓。當清理繼續進行,發現了很多人骨后,考古人員驚喜萬分。他們初步判斷,這些巨大的墓葬群為二次合葬墓。

    實際上,距離大波那直線距離幾公里外的檢村也曾發現二次合葬墓,兩個墓葬群無論是葬俗還是隨葬品都十分相似,然而檢村等地區都用的是石棺,幾公里之隔的大波那為何要用中原流行的豎穴土坑木棺木槨?

    “兩者文化面貌差不多,但是一個用石棺,一個用木棺,顯然用木棺的要復雜得多,耗費的勞動力、資源更多。”閔銳說,從目前發掘的情況來看,這一遺址中存在很多文化因素,“雙耳罐是北方的,我們之前發掘的遺址是干欄式建筑,這又是典型的南方文化,木棺在南北方都很普遍,但是這樣巨大的規模卻很少。”

    根據對現存的人骨鑒定后判斷,墓主人年齡多在20歲到25歲之間。什么情況造成如此多的年輕人死亡?戰爭還是疾病?“這些大量的合葬人骨并非因為戰爭或者疾病導致的,反映的是二次遷葬習俗,通過遷葬把不同時段死亡的人的骨骸合葬在一起。”朱忠華解釋道,這些合葬在一起的人應該具有比較密切的血緣關系,之所以要合葬在一起,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宗族觀念是極為強盛的。

    墓主或為銅棺主人的族人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發掘的墓地與銅棺主人有密切關系,“應該是一個族群,銅棺主人級別要比這個墓地高一等。”閔銳說,此墓群的主人可能是銅棺的族人,“可能是他的兄弟一類的族人。”

    那么他們是何族群?事實上,自銅棺出土幾十年來,關于這一學術討論從未中斷過。知名考古學者童恩正也對大波那墓地主人的族屬進行了研究,認為這里屬于靡莫之屬(古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名。《史記·西南夷列傳》:“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 滇最大。”); 云南考古學者李昆聲認為,這里屬于“昆明人”。當地學者認為,銅棺主人與晉寧石寨山出土的滇王之印屬于一個族群,銅棺主人就是滇王。

    此次考古發掘,是否能解答這個疑惑呢?

    “關于族屬的問題還是有些困惑,現在還很難說屬于哪個族群。”閔銳介紹,出土滇王之印的滇池周邊文化與滇西文化還是有很大區別。“比如滇池周邊是一字格劍,滇西則是山字格劍。滇池區域發現貯備器,而滇西從未發現。”

    昆明族一說似乎也不十分確定。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楪榆,名為巂、昆明,皆編發,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里。” 即昆明族是游牧民族,編發,而且沒有君長。“但是大波那銅棺出土權杖,這肯定是有君王的,否則誰會用銅棺下葬?”閔銳說。

    此次出土的隨葬品中,也發現了杖首,“是鳥的形象,說明這個部族可能有鳥崇拜。”朱忠華說,此外,隨葬品中出土了鋤頭和紡輪,說明有農業和紡織業。

    “從考古發掘來看,墓主人應該是一支強大的族群。”閔銳進一步解釋,大波那高規格的墓葬群,說明其實力強大,并設有君長,且其青銅文化對東邊也有影響,“在這一片區域發現的曲刃矛,在萬家壩也有發現,說明它對周邊文化有影響,當然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

    盡管此次發掘已經結束,一些謎題還未解開,然而可以確定的是,2000多年來,大波那一直續寫著傳奇,“這是一個有文化積淀的地方,大波那的遺存要比太和城早,它積淀的實力為日后的南詔興起和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閔銳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