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峨眉山·樂山大佛,以及世界自然遺產——大熊貓棲息地、九寨溝和黃龍。此外,“蜀道”“古蜀文明遺址”“藏羌碉樓與村寨”“中國白酒老作坊”等4處文化遺產于2012年成功列入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使我省跨入世界遺產資源大省的行列。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為蜀道申遺帶來新的契機。
為蜀道申遺鼓與呼,在全國人大代表、省文化廳廳長鄭曉幸看來,自己義不容辭。今年全國兩會,鄭曉幸準備提出推動蜀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建議。“力爭2017年,讓蜀道走進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鄭曉幸很自信。通過多年努力,蜀道在2012年已被成功列入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目前已進入沖刺期。
“我們申遺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文化遺產,并非是只為了一塊牌子簡單發展旅游經濟。”談及近幾年的申遺之路,鄭曉幸感受最大的變化是“思想”,這一點已經成為全省的共識。
“轉變來之不易。”鄭曉幸說,以前,很多地方申遺是為了“貼金”,有了世界文化遺產的牌子更能吸引游客,發展旅游經濟。這樣的思路下,很多不可移動的文化遺產不僅得不到保護,反而在消失,甚至出現一些削足適履的行為,讓文保工作者痛心。
為了更好地保護而申遺,在這一思想指引下,四川的蜀道申遺工作扎實有效。同時,我省還與陜西開展了積極合作。“蜀道不只是四川的蜀道,而是中國的蜀道。”鄭曉幸介紹,蜀道是我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文化線路之一,也是溝通秦蜀兩地的重要交通線路,它以漢中為界分為南北兩段,北段位于陜西省境內,南段位于四川省境內,全長約1000余公里。
2009年,鄭孝燮、葛劍雄、羅哲文、阮儀三等9位著名專家聯名向蜀道沿線的成都、西安、廣元、漢中、寶雞、綿陽等11座城市市長發出了《關于中國蜀道文化線路整體保護及聯合申遺的公開信》。同年11月,在廣元召開的“2009中國蜀道·廣元國際論壇”上正式發起了中國蜀道申報世界文化線路遺產的倡議。
蜀道申遺,成為國內跨省合作實現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項目之一。
鄭曉幸透露,目前,蜀道成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最有競爭力沖刺2017年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之一。今年,我省將加大與陜西的協調溝通,共同推動蜀道申遺。
●建議
“最后的沖刺需要爆發力,這個爆發力來自跨省合作的力量。”鄭曉幸建議,為加快實現蜀道申遺,從國家層面協調陜西省與四川省共同推進蜀道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工作,形成更強大的申遺合力。
“用法治為申遺保駕護航也很重要。”鄭曉幸說,政府要強化依法辦事的理念,在地方發展規劃、發展措施中遵守《文物保護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用法治來清除申遺路上的一些人為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