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習仲勛曾三保西安古城墻:應留下一些歷史符號(圖)

2015/3/9 16:04:24 點擊數: 【字體:

習仲勛曾三保西安古城墻:應留下一些歷史符號(圖)

1987年1月1日習仲勛同志視察西安環(huán)城建設工程。

習仲勛曾三保西安古城墻:應留下一些歷史符號(圖)
1999年護城河清淤工程。

習仲勛曾三保西安古城墻:應留下一些歷史符號(圖)
上世紀80年代的安定門城樓箭樓是四門中保存最完好的。

習仲勛曾三保西安古城墻:應留下一些歷史符號(圖)
1992年12月開始修復長樂門城樓。

習仲勛曾三保西安古城墻:應留下一些歷史符號(圖)
上世紀80年代前期被破壞的西安城墻。
 

  西安城墻管委會《城記》編輯部 供稿

  “城市的歷史要延續(xù)下去,應該留下一些歷史符號,沒有實實在在的東西就是空的。中國是文明古國,一定要把老祖先留下的東西保護好,不然人家外國人不相信你是文明古國,因為你沒有實物。把這個事情做好了,也可以對人民群眾進行歷史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給子孫們留下教育的實物。要把剩下的那些豁口都連起來,不連起來就不算完整,連起來才能叫完整的城墻,再過兩百年也是文物嘛!”2004年12月,西安古城墻最后一個豁口即西安火車站廣場處通過橋型城墻連接起來,習仲勛的心愿得以實現(xiàn)。

  西安古城墻,是明代洪武年間(公元1370年)在原隋唐長安城皇城墻的遺存上擴建而成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建筑。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是聞名世界的歷史古都和國際旅游城市,世界各國的政要和大批游客來到西安,一看到保存完整、規(guī)模宏大的古城墻,無不為之驚嘆。陜西人也引以為豪。但習仲勛尊重專家意見,傾聽群眾呼聲,在這座古城垣免遭拆除并得以保護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卻鮮為人知。

  1950年,西安在恢復城市建設時,為了加快工業(yè)建設,修理水路,就曾經提出拆除古城墻的計劃。當時,由于長期戰(zhàn)亂,西安古城墻遭到嚴重破壞,多處坍塌,城磚被人隨意搬走。4月7日,習仲勛主持西北軍政委員會第三次集體辦公會議,把拆除城墻問題列為議題。討論時,在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后,他認為當時并沒有大的工業(yè)建設,僅僅為了修理水路,沒有必要拆除城墻,強調指出:“一動就會亂。”大家贊同他的意見,最后形成決定,不但不能拆除城墻,而且要予以保護。隨之,西北軍政委員會以彭德懷、習仲勛、張治中的名義發(fā)出了《禁止拆運城墻磚石的通令》。這一決定,使西安古城墻逃過一劫。

  習仲勛到中央工作后,又先后兩次指示保護西安古城墻。

  第一次是再次制止了對西安古城墻的拆除。

  1958年,“大躍進”運動席卷中國大地,狂熱的“左”傾冒進之風愈演愈烈。北京的明城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拆除的。這股風也刮到西安,不少人向政府建議拆除西安古城墻。6月中旬,西安市人民委員會召集由市委文教部、市政協(xié)、文史館、參事室、文化局、公安局、教育局、房地局、歷史博物館、西北工業(yè)設計院等單位的負責人和相關專家學者參加的座談會,討論城墻拆除問題。在討論會上,大家議論紛紛,各抒己見,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主張拆,一種主張保留。“拆除派”認為城墻是封建社會的城堡,主要起防衛(wèi)作用,現(xiàn)在進入原子時代,國防價值已經不大,沒有繼續(xù)保留的必要,并且城墻古老,缺乏排水設備,遇雨水沖刷,很多地方容易發(fā)生危險,直接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如果要作為古跡長期保存,勢必還需要一大筆維修費用。反之,如果將城墻拆除,不但可以節(jié)約大量資金,而且拆下的城磚、城土還可以加以利用。此外,城墻拆除后,可以擴大建設用地。也可以清楚城鄉(xiāng)界限,便利交通。如果從保存文物古跡著想,只需要把城樓留下來就行了。“保留派”認為西安城墻是聞名的古建筑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央規(guī)定有300年歷史的古跡都應該保留。西安城墻目前及將來對城市建設并無多大妨礙,保留下來,還可研究和觀賞。兩派中,拆除的意見占多數。

  1958年9月24日,中共西安市委向中共陜西省委報送了拆除西安城墻的請示報告。報告中說:“經西安市人民委員會黨組研究,并經市委常委會議討論,認為西安城墻可以不予保留,今后總的方向是拆。為了便于人們以后瞻仰,只保存幾個城門樓。但目前可將需要拆除的地方和危險的地方先予以拆除,暫不組織大量的人力全面集中搞。今后將按照城市發(fā)展的需要結合義務勞動,逐步予以拆除。”10月25日,陜西省人民委員會批復西安市人民委員會:“原則同意你會關于拆除西安城墻的意見。拆除工作應該作出計劃,逐步進行。目前首先拆除建設發(fā)展需要和有倒塌危險的部分。對城門樓閣應嚴加保護,不予拆除。”12月25日,西安市人委根據西安市建設局拆除城墻的計劃意見書,作出了拆除城墻的決定。之后,城墻垛口的磚幾乎被拆盡,南城墻西段外包磚全部被拆走。

  拆除西安古城墻,引起了很多人特別是一些文物工作者和部分專家學者的關注和不滿。以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陜西省文化局副局長吳伯綸先生,陜西省文物工作者王翰章、賀梓城、范紹武、王世昌等五人,即向西安市領導反映,要求停止拆除城墻,但沒有得到回應。于是,他們以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名義,直接發(fā)電報給國務院反映情況,懇請國務院領導予以干預。

  1959年春夏之交,已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習仲勛看到來自西安的電報,認為這五位文物工作者的意見是正確的,保留保護西安古城墻意義重大,讓辦公室致電陜西省和西安市,要求立即停止拆除城墻。此舉對保留西安古城墻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之后,習仲勛又指示文化部研究保護西安古城墻的問題。1959年7月1日,文化部向國務院提交了《關于建議保護西安城墻的建議》。建議指出:“據我部了解,在西安城市建設過程中,西安城墻已有部分拆除。西安城墻具有悠久的歷史,宋、金、元各代均因隋唐舊城故址筑城,據志書記載:‘隆慶二年巡撫張祉甃以磚’、‘崇禎末巡撫孫傳庭筑四郭城’。城墻東西長七里余,南北長五里,周二十五里,高三丈四尺,基厚六丈,頂寬三丈,舊有四門,并保存有城樓、箭樓、角樓等。建筑雄偉,規(guī)模宏大,是我國現(xiàn)存保存最完整而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封建社會城市的城墻,也是研究封建社會城市規(guī)劃,軍事歷史的實物例證和研究古代建筑工程、建筑藝術的重要參考資料。據了解,西安城墻在現(xiàn)在都市規(guī)劃中,可以不妨礙工業(yè)建設的發(fā)展。因此我部認為應該保存,并加以保護。”

  1959年7月22日,國務院發(fā)出《關于保護西安城墻的通知》:“國務院同意文化部的意見,請陜西省人民委員會研究辦理。”9月26日,陜西省人民委員會把國務院的通知轉發(fā)給西安市人民委員會,希望根據通知精神研究具體辦法,對西安城墻妥為保護。中共西安市委和西安市人民委員會經過認真研究,開始采取有效措施保護西安城墻,并于12月28日發(fā)布公告:“自即日起嚴禁拆取城磚、挖取城土以及其他破壞城墻行為。”

  1961年3月4日,經國務院批準,西安古城墻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二次是進一步保護西安古城墻。

  1981年11月22日,新華社《國內動態(tài)清樣》第二八五二期刊載了新華社記者卜昭文撰寫的《我國唯一的一座完整的封建古城垣遇到嚴重破壞》一文,反映西安古城墻遭受破壞的情況。文中在列舉了西安古城墻遭破壞的情況后,從兩個方面指出存在的問題:一、沒有把保護文物古跡作為“保護精神文明,建設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如四個城門的甕城被機關單位和居民長期占用的事,已經喊了十幾年,遲遲得不到解決。解放后,國家曾投資數十萬元修繕的南城門,被市人防辦占用;現(xiàn)在對外賓開放的西門甕城被市消防隊占用,并在甕城內蓋了一座三層樓房,與古建筑風格極不協(xié)調。城門洞成了車庫,甕城內有消防車輛的停車場。這里還修建了各種生活和工作用房,甕城幾乎沒有空間,而且衛(wèi)生情況極糟。更為嚴重的是,消防隊修建了與城墻等高的兩處煙囪,彩繪一新的城樓,被黑煙日夜熏蝕,變得非常陳舊。到西城門的國內外游客無不驚訝和嘆息。西安市人民政府早就作出了搬遷的決定,但占用的狀況長期沒有改變。二、與管理城墻有關的單位相互扯皮、制約,各行其是,使保護城墻的工作不能落實。環(huán)城公園的建設由市園林局負責;環(huán)城路的建設由市政建設局負責;護城河的管理由市環(huán)保局負責;城墻內側的違章建筑由市城建局管理;沿城墻的土地所有權由市房地產管理局負責登記。由于沒有統(tǒng)一協(xié)調的機構,城墻管理所無法管理,上述單位各搞各的,侵占城墻內外的空地。有關部門建議,西安市城墻管理所應該成為一個協(xié)調機構,成為一個有實權的單位。城墻應由文物部門統(tǒng)一管理。

  習仲勛仔細閱讀了這篇文章,非常著急,立即讓秘書給國家文物事業(yè)管理局打電話,讓他們查證。國家文物事業(yè)管理局按照習仲勛的批示,于1981年12月31日形成了《請加強西安城墻保護工作的意見》,致函陜西省人民政府,提出三項措施:一是希望按照國務院《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規(guī)定的精神,責成西安市人民政府切實做好保管工作。要劃出必要的保護范圍,豎立保護標志與說明,并且建立科學記錄檔案,設置專門的文物保管機構。二是應有一個統(tǒng)一的規(guī)劃方案,制定維修保護辦法。所有的占用單位要限期遷出。今后城墻的保護由專門機構負責管理,并將保護維修納入城市規(guī)劃建設之中。三是以政府名義公布保護城墻的命令或條例。自命令公布之日起,嚴禁亂拆城磚,亂挖墻角的破壞行為。如有故犯者,不論大小機關、公私人等,均應依法懲處,為首者應予嚴懲。1982年1月20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將國家文物事業(yè)管理局的《請加強西安城墻保護工作的意見》以送閱文件下發(fā)。1982年8月20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發(fā)布了《關于保護西安城墻的通告》。1983年2月,西安環(huán)城建設委員會成立,西安古城墻的保護工作從此走上正軌。

  1983年以后,按照時任中共陜西省委第一書記馬文瑞和歷屆省市主要領導的要求,陜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對西安古城墻進行大規(guī)模修繕,清理了占用甕城的單位和居民,修復了東門、北門箭樓,補建了南門閘樓、吊橋,并建成環(huán)城公園,從而使這座當今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古城墻重放光彩,和護城河、環(huán)城公園、環(huán)城路四位一體,成為西安一大旅游景觀。

  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西安環(huán)城建設委員會的負責人先后兩次看望習仲勛,向他匯報西安古城墻的保護和建設情況。當時西安古城墻除了西安火車站廣場處沒有修補連接外,其余全部整修完畢。習仲勛非常高興,要看望他的負責人代他向戰(zhàn)斗在一線的文物工作者問好,鼓勵文物工作者繼續(xù)做好城墻的保護工作。他說,城市的歷史要延續(xù)下去,應該留下一些歷史符號,沒有實實在在的東西就是空的。中國是文明古國,一定要把老祖先留下的東西保護好,不然人家外國人不相信你是文明古國,因為你沒有實物。把這個事情做好了,也可以對人民群眾進行歷史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給子孫們留下教育的實物。要把剩下的那些豁口都連起來,不連起來就不算完整,連起來才能叫完整的城墻,再過兩百年也是文物嘛!

  2004年12月,西安古城墻最后一個豁口即西安火車站廣場處通過橋型城墻連接起來,習仲勛的心愿得以實現(xiàn)。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