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古橋福爾摩斯"確定千年老橋前世今生 始建于北宋

2015/5/7 15:56:01 點擊數: 【字體:

  寧波古橋愛好者朱永寧,偶然間見到網上有人發了張老照片。

  泛黃的照片上,是一座橫跨在河面上的小橋,河水清澈;里面的人依稀做清末民國初的打扮,橋上除了有六七個在觀看拍照的人外,還有一人坐于橋欄支桌擺攤;

  一頭的橋堍有店肆,屋角向橋上挑出一盞夜間照明的風燈。另一頭橋堍前有一間方形建筑。橋孔后面的臨河屋前,還有一條長長的檐廊……

  有著“寧波古橋癡”稱號的朱永寧,憑著第一眼的印象,就覺得照片里的橋型十分熟悉。根據他的判斷,這張照片應該就攝于寧波。可是,想要憑著一張什么介紹都沒有的老照片,就想找出什么橋,無疑是大海里撈針。

  不能讓古橋成為滄海遺珠。朱永寧決定干起福爾摩斯的工作,憑著種種蛛絲馬跡,誓要找到古橋的真實身份。

  “破案”第一步:

  通過光線陰影、模糊橋名斷出古橋位置

  今年65歲的朱永寧是個不折不扣的“寧波古橋癡”。他踏訪了寧波近千余座古橋,大部分的古橋去了不止一次,橋的各種具體尺寸數據,不用翻閱資料,他張口就來。

  根據朱永寧的判斷,這張照片拍攝的場景不像是一般的村落,要么是在城中、要么就是鄉下的一個市集;再看這河面,不算小了,舊時寧波城里的河都不寬。有幾處寬的,如日湖、月湖附近,也沒有與照片相符的條件。所以,他推斷此橋應該建在鄉下的某個市集里。

  大致方向有了,只是舊時寧波鄉下的市集依舊多如牛毛,范圍還是挺大的。朱永寧決定換個角度,從這張照片的拍攝者入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線索。

  考慮到當時的中國很少有人會有照相機,流傳至今的照片多是老外所攝。而老外拍的照片,雖然年代都非常久遠了,但總算有一點規律可循。。“他們不會為了拍幾張照片跑到鄉下去,所以路過的可能性很大,極有可能這橋是建在塘河上。”朱永寧推測。

  可是,寧波最主要的兩條塘河,即東塘河和西塘河,在這里基本都可以排除。因為照片上兩岸都沒有塘河路,而且光照也不對。“東、西塘河是東西走向。根據光照,木欄柵上的光照這么斜,不可能朝東,應該是朝南的,是下午的陽光。所以這河流是南北流向。”

  這又會是一條什么河?寧波地處江南水鄉,舊時河道縱橫,水網遍布,南北流向的河流依舊有好幾條,上面的橋就更多了。這樣看來,從光線角度來研究,又走入了一條死胡同。

  “破案”遇轉折:

  周圍景象相似,可橋身大變樣

  朱永寧決定,還是從照片本身入手,看看有沒有忽略的地方。好在照片像素還算可以。“我放大之后,看出欄上刻有橋名,是四個字的,但只能看出第一個字像‘古’。以‘古’字開頭、四個字橋名的單孔石梁橋,寧波總共也沒有幾座。我一下子想到就是它了——古姜村橋!”

  說起來,朱永寧可不止一次去過古姜村橋。他連忙翻出2008年時自己拍攝的照片,經過對比發現,照片里的建筑和橋的相對位置沒變,橋后帶檐廊的屋,有的雖已翻建過,不過臨河模樣仍舊。

  可是,很快朱永寧又發現了一個問題:最主要的橋對不上了。“橋身不僅變得長了,而且左邊的店肆也變成樓屋。”

  如果老照片里的就是古姜村橋,這又該作如何解釋?

  謎底揭曉:

  民國殘碑、谷歌地圖合力揭開謎團

  細心的朱永寧又翻到當年在橋邊拓印下來的一塊殘碑。根據這塊立于民國十二年殘碑上的記載,此橋從民國十二年(1923年)十二月批準改造,到十五年(1926年)十月完工,殘碑上形容原橋狹隘“有將兩旁船肋削小始可通行”,改建工程十分巨大,不單單是建橋,而且需要挖寬河道,將原沿河平屋改建為十一間樓屋。

  “根據這塊殘碑我們知道,原先的老橋在九十年前就被拆除,重建后改石梁橋為石砌橋臺水泥梁橋。造橋同時,河道也拓寬了,還將平屋改成樓屋,成了新照中的模樣。如今的張村更是已經整體拆遷,只留下了古姜村橋和沙公祠。”朱永寧指了指最近新去拍到的古姜村橋照片,喟然長嘆。

  為了能夠看得更加清楚些,年過半百的朱永寧還用上了新式武器:谷歌歷史地圖。他調出了張村古橋周圍拆遷前后的衛星地圖,基本可以判斷出老照片中的橋就是現在的古姜村橋。

  此外,古姜村橋在地理要素上也完全吻合,橋位于前塘河上,河道東南、西北流向。前塘河,起自寧波江東,止于橫溪河頭,棄船登陸,可至名剎金峨寺。至今發現老外拍的金峨寺舊影數量頗多,而從寧波至金峨寺,此處為必經之地。

  如此,謎團終于揭開。將兩張照片擺到一起,望著上面那口孤零零的古橋,不禁讓人感慨時光斗轉星移。百年過去了,物是人非,而古橋依舊靜靜地橫跨在水面上,靜默不語。

  古橋前世今生:

  它叫姜村橋,也叫張村橋

  說起這座古姜村橋,它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張村橋。

  張村橋,是座不折不扣的古橋,是寧波為數不多的見于志載的北宋古橋之一。

  為什么它會有兩個名字?鄞州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主任謝國旗說:“原先住在這里的人大都姓姜,叫姜村橋。后來遷入了大批張姓村民,寧波話又‘張、姜’不分,在當時修橋時就命名為‘張村橋’。橋進行重修后,有人提出不應該忘記橋的老名字,于是一橋出現兩名,一直沿用至今。”

  像這樣的雙名橋,在寧波有十幾座。鄞州區古林鎮俞家村也有一座石橋,有“鼎新橋”和“同春橋”兩個不同的名字。

  這些古橋同橋不同名的原因,主要都是重建所致。老橋因為各種原因被拆了,后人在原來的地方造了新橋。為了記住老橋,同時又由于種種原因需要一個新的橋名,于是就把老的和新的橋名分別刻在兩邊的橋欄上。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錢江晚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