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我省六大漢傳佛教祖庭將打包申遺。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紀產生于古印度迦毗羅衛國,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并在傳播發展過程中逐漸中國化,形成了八個流派。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六大流派的祖庭都在陜西。分別是法相宗的大慈恩寺、密宗的大興善寺、三論宗的草堂寺、華嚴宗的華嚴寺、律宗的凈業寺,以及凈土宗的香積寺。家喻戶曉的玄奘法師,就是法相宗的代表人物。
據省文化遺產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正在籌備將漢傳佛教六大祖庭打包申遺的工作。從去年9月已開始陸續收集整理資料,目前進展到計劃申請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階段,待國家文物局對全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進行調整和審定,將確定最后能否繼續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漢傳佛教六大祖庭
大慈恩寺
著名佛教寺院,唐長安四大譯經場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宗祖庭,迄今已有1350余年歷史。大慈恩寺創建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玄奘法師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中國佛教宗派法相宗。
大興善寺
相傳初建于西晉,隋文帝開皇二年遷寺至新都大興城靖善坊,始稱“大興善寺”。唐開元四年至八年,“開元三大士”先后來此傳授密宗并譯佛經,使這里成為當時長安城三大佛譯場之一和中國佛教密宗的發祥地。
草堂寺
佛教傳入中國后第一個國立譯經場,與佛教的多種宗派有著密切的關系,是中國三論宗的祖庭。寺內的鳩摩羅什舍利塔,是西域龜茲高僧鳩摩羅什病逝后建造的靈骨塔,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嚴寺
唐代長安城南樊川八大寺院之一。從塔的記載看,這里曾有華嚴宗初祖杜順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儼塔、三祖賢首塔、四祖澄觀塔。但現在僅存磚塔兩座,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祖庭。
凈業寺
創建于唐貞觀初,為佛教律宗始祖道宣的道場。道宣學識淵博,曾參加玄奘的譯場。他用佛教大乘教義對小乘教的“四分律”加以融會貫通。律宗成為唐代佛教的一大宗派,凈業寺也就成為佛教律宗的祖庭。
香積寺
原名光明寺,是唐時中國佛教凈土宗門徒為紀念其實際創宗者,第二代祖師善導修建的寺院。香積寺是凈土宗祖庭,為我國古老佛教勝地,對于我國佛教文化、宗教文物的研究都有深遠意義。
本組稿件除署名外由記者張佳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