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北京延慶大莊科遺址群:堪稱遼代“首鋼”

2015/6/11 15:05:50 點擊數: 【字體:


北京延慶大莊科遺址群:堪稱遼代“首鋼”

遺址出土的較為完整的煉鐵爐

北京延慶大莊科遺址群:堪稱遼代“首鋼”

    已發掘的居住及冶煉遺址

    本報實習生  李 戈

    隨著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北京延慶大莊科礦冶遺址群進入公眾的視野。許多業內專家評價此遺址為遼代“首鋼”,其原因究竟為何?

    遺址規模龐大,保存完好

    據北京科技大學科學技術與文明研究中心李延祥教授介紹,大莊科遼代礦冶遺址群地處燕山山脈腹地,2005年當地村民建房時最先發現,由村干部報告給縣文委。隨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和北京大學等單位對該遺址開展了田野調查和實驗室分析工作,并對其年代進行了初步測定,認定該遺址是燕山地區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遼代冶鐵遺址。

    通過考古調查及勘探,共發現礦山5處,分別為榆木溝礦山、東三岔礦山、香屯礦山、東王莊礦山、慈母川礦山;冶煉遺址4處,分別為水泉溝冶煉遺址、漢家川冶煉遺址、鐵爐村冶煉遺址、慈母川冶煉遺址;居住及作坊遺址3處,分別為水泉溝居住及作坊遺址、鐵爐村居住及作坊遺址、漢家川居住及作坊遺址。其中,水泉溝的各生產環節較為齊備,在遺址群中居于核心的位置。

    礦冶遺址群開采鐵礦石的礦洞及部分露天采礦遺跡分布在山腳及半山坡范圍內。采礦洞口清晰可見,四周散落少量尾礦渣,礦洞口散落鐵礦以磁鐵礦為主。礦山周邊水流通暢,豐富的水資源不僅為礦石的運輸提供便利,同時對于冶煉過程中的用水以及礦冶管理機構、冶煉工匠的飲用水提供了便利。

    遺址現場還發現煉鐵爐10座,其中水泉溝冶煉遺址5座、漢家川冶煉遺址3座、鐵爐村冶煉遺址2座。冶煉遺址均位于半月形黃土臺地邊緣處,呈緩坡狀。臺地所處為河流二級階地。目前考古人員已對水泉溝煉鐵爐中的4座進行發掘。

    此外,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礦石、煉鐵塊、爐渣、鐵箭頭、鐵刀、鑄造石范、石碾盤、石碾子等,以及建筑材料石塊、灰陶板瓦、獸面紋瓦當、長條形溝紋磚等,生活用品瓷碗、醬釉罐、陶罐、硯臺、銅錢、耳墜、紡輪等。還有“開元通寶”“至道元寶”“景德元寶”“祥符元寶”等唐宋錢幣。

    再現遼代冶鐵工藝生產面貌

    遼代的采礦遺址并不是第一次被發現,但大莊科遺址群包含了從采礦、冶煉,到工匠們工作、居住場所的冶煉系統,極具典型性,不僅反映了遼代冶鐵制鋼工藝的流程,也展示了當時冶煉業生產生活的組織管理情況。

    據文獻表明,秦漢時期,官方就把中原地區,如河南、河北的一些鐵匠、冶鐵大戶遷移到了四川,在當地興辦冶鐵廠。這些冶鐵工匠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相當于現在的專業技術人員。遼代情形也頗為類似。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郭京寧說:“據我們推斷,遼代為了大力發展冶鐵手工業,很可能從中原擄掠了很多技術水平熟練的工匠,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熟練工種,再結合具體情況,利用當地的礦產、染料、植被、水系等先天自然資源在當地進行冶煉。”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陳建立說:“冶煉所需要的主要元素有煉鐵原料、木炭、冶煉爐、動力來源和鼓風設施等。”首先修鑄好冶煉爐,然后由工匠去尋找煉鐵原料,通過燃燒木炭提供冶煉所需要的熱量,再由人或牲畜提供動力來源,此外,在冶煉過程中,為了保持爐內的持續高溫,必須要有如風箱、風扇之類的鼓風設施,讓空氣不斷進入。當冶煉完成后,具體產品的流向和經營管理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整個冶煉流程就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每一步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需要強有力的機構進行組織協調。

    彌足珍貴的學術研究資料

    “大莊科礦冶遺址群是目前國內發現的遼代礦冶遺存中保存煉鐵爐最多,且爐體保存相對完好的冶鐵場所,爐內結構完好,鼓風口清晰可見。”李延祥表示,大莊科遺址的發掘,揭示了北京周邊鐵礦資源在遼代就已經大大開發了,同時填補了北京市和燕山地帶遼代冶鐵考古研究的空白。尤其難得的是挖掘出來了保存最完好的煉鐵爐,對中國冶鐵史研究,特別是研究爐型演變的過程,起到了補充作用。

    遼代設“五京”,燕山地帶是其中之一的“南京”。“大莊科礦冶遺址群所在區域歷史上是宋遼戰場的前沿地帶。這些遺址既可能生產兵器等軍用產品,也可能生產生活用具。它們還是冶鐵技術自中原地區向邊遠地區傳播的證據之一。遼滅國以后建立的西遼國,是中國古代生鐵技術向西方傳播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該遺址也將深化冶鐵技術交流與傳播的研究。此外,對于這段時間冶鐵史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遼代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宋遼之間關系、國力對比等方面意義十分重大。”李延祥如是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