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岳陽6月15日電(記者龍軍 通訊員周敏)近日,考古工作人員對湖南省汨羅市友誼河邊一座戰國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出土了彩繪陶鼎、陶敦、陶壺、玉璧、青銅盆、青銅車轄等珍貴文物。其中,最為獨特的是一件陶制彩繪鎮墓獸,距今2000多年,在湖南考古史上極為罕見。
近期連續大雨,使汨羅市高泉山友誼河水泥廠段高墈發生坍塌。汨羅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發現坍塌處有古墓的跡象,經過進一步勘探調查,初步確認這是一處先秦時期土坑墓葬。經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批準,專業技術人員對此處古墓進行了為期20天的搶救性考古發掘。
隨著清理工作的開展,一個墓寬3.1米、長4米、殘深5.8米、帶墓道的中型墓葬完全顯露。其墓室結構為一棺一槨,墓壁制作規范,墓內填土都是經過精心制作的“五花土”,屬于典型的戰國土坑豎穴墓。
在隨后的發掘中,出土了陶鼎、陶敦、陶壺、玉璧、青銅盆、青銅車轄等隨葬品。考古工作人員根據出土陶器種類、數量及墓坑內青銅殘件推斷,墓主人身份應該是貴族。
在出土隨葬品中,一尊“四不像”獸型陶器極為獨特,獸身紅色、白色漆彩依稀可見,其眉頭緊鎖,眼睛睜大似乎在怒視某物。岳陽市文物管理所所長趙磐介紹說:“這是一尊鎮墓獸,放在墓穴隨葬,用來為墓主人‘驅邪、看家護院’,是當時的一種喪葬習俗。鎮墓獸是楚墓特有的陪葬品,也是楚彩繪陶器中造型獨特的器物之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與時代特征。此種器物外形抽象,構思奇特,具有濃厚的楚國巫儺文化色彩。”趙磐表示,這批發掘出土的文物,不僅展示了戰國時期的喪葬風俗,還可以透過這些出土文物遺跡,看到當時社會的物質、文化生活等多個方面,對研究汨羅、岳陽乃至湖南的歷史具有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