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王學思)6月14日至18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信息與網絡中心和福建省文化廳共同主辦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踐國際培訓班在福建泉州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各區域辦事處代表、亞太地區非遺項目代表以及中國部分省市非遺保護工作者共計100余人參加培訓。
本次培訓班旨在弘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精神,分享亞太地區優秀非遺保護實踐經驗,進一步提升亞太地區保護非遺能力。培訓以專題發言、項目介紹、實地考察、交流對話等形式展開,來自中國、韓國、泰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8個非遺項目代表從非遺保護、傳承、人才培養和可持續發展4個方面,深入探討非遺在當代社會的存續價值和有效保護、傳承方式。其中,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優秀實踐名冊的印度尼西亞“北加浪岸市巴蒂克蠟染布制作技藝傳承人培養計劃”和中國“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項目代表,就項目實踐情況進行了詳盡介紹和現場展示。
培訓期間,與會人士實地考察了泉州、晉江、漳州的木偶劇團,了解了福建木偶戲的保護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