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孔德 文/圖
江南,自古為文人墨客鐘愛之地,其韻味總是令文人依依不舍,魂牽夢繞。江南古鎮完好地保留著舊時江南的最后一縷呼吸,成為眾多旅游愛好者的首選。然而,在江南水鄉,星羅棋布的水網間隨處都是歷史古鎮,相距不遠的周莊、烏鎮、南潯等知名古鎮,已被詬病同質化嚴重,“江南古鎮大同小異,只要去一個地方看看就夠了。”有網友直言不諱。確立古鎮個性、尋求差異化發展是古鎮這一特色旅游地產提檔升級的必經之路。近日,記者來到浙江嘉興西塘古鎮、南湖·月河旅游區,探訪古鎮發展避免“千鎮一面”的秘密。
西塘:一座“生活著”的古鎮
“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筑,現代的人”,這是對西塘的真實寫照。千年前,伍子胥修筑水利,造福百姓,乃有西(胥)塘;千年之后的今天,水還在流淌,而受這水養育的人們,靠著流淌千年的傳承,走出了一條成功的旅游發展道路。2014年,西塘實現旅游門票收入1.21億元,同比增長20.06%,接待游客653.22萬人次,同比增長12.1%;旅游業總收入超10億元,增長20%以上。
浙江西塘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懷紅霞曾經是西塘的第一批導游之一,她用了近20年時間,和西塘一同成長,見證了古鎮年輕的夢。她說:“作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與別處不同,西塘的主角不是慕名而來的游客,而是居住在此的居民——在清晨與夜晚,這里不似其他古鎮一般冷清,居民們忙忙碌碌,過著自己的生活,即使是白天,居民們在借旅游經營自己生計的同時,也不耽誤鄰里之間來往招呼,搓麻閑聊,悠然自得地生活。”
美景之中,傳承千年的江南水鄉文化和生活習俗在這里歷久彌新。西塘田歌、跑馬戲、搖燥船、蕩湖船、踏白船等等,這些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都可以在不同的時節向游客展示。
“鎮因人興,人是古鎮的那個‘核’。原住民的存在和傳承,是古鎮‘活著’和傳承的根本。”懷紅霞說。基于此,西塘的開發之路,和別地大有不同。西塘景區的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1997年到2003年,是古鎮旅游的探索階段;從2003年至2008年,是西塘旅游打基礎的宣傳促銷期,其間古鎮借電影《碟中諜3》等著名影視作品先亮出了身段,喊出了名堂;2008年以后,是西塘旅游引導產業發展的黃金期,客棧、酒吧等都在政府引導下成立了協會組織,行業內互助自律,共同進步。如今,西塘古鎮正在打造國家5A級景區和西塘模式的旅游品牌,而在這整個過程中,主線是傳統及古跡的保護和傳承,主角則一直都是西塘的居民百姓。
“西塘旅游起于居民,為了居民,也將繼續依靠居民,這一點永遠不會變。”懷紅霞說。
南湖·月河旅游區:探索“1921”生活方式
在回顧中國共產黨歷史時,嘉興南湖在人們心中鐫刻著凝重和分量。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南湖完成了最后議程,當時會址選擇南湖,也正是因為南湖是旅游勝地,游人如織,開會的游船掩映其中,以休閑為名,避人耳目。
如今,嘉興南湖景區聯合月河古街打造南湖·月河旅游區,以紅色為底色,正悄然變身為休閑勝地。“在大膽突破和精心構思下,南湖·月河旅游區如今已慢慢開始著悠閑生活的沉淀。”嘉興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費靜雯說。
行進在月河街區,粽子的香味飄散而來,情不自禁地勾引著人們的味蕾。嘉興被命名為浙江省首批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傳承基地,而香味飄逸、口味眾多的粽子更是端午文化的集中體現。今年端午節期間,月河街區舉行了“舌尖上的非遺”活動,除了正宗的 “五芳齋”粽子,端午節前后還有賽龍舟表演,月河街區的德勤文化園、嘉興市灶頭畫藝術中心、嘉禾端午民俗體驗館和嘉興市粽子文化博物館免費向游人開放。
充滿水鄉古城風情的嘉興也有時尚的一面,遠離萬火通明的高樓城區,小小燈籠構造出南湖·月河旅游區一幅與眾不同的夜景美圖。隨游船穿梭于兩岸燈火間,橋下的文化民俗浮雕訴說著原生態的江南生活方式;行走于酒吧街,日間的寂靜被一片流光溢彩打破,傳統木質結構的建筑里面是燈光、酒杯、樂曲的相互交替。月河老街用歷史與現代的融合告訴人們,古韻遺風中也能感受到現代悠閑的生活樂趣。
“一個景區能成為目的地,最關鍵的是特色,而特色就是為了抓住特定人群,是有觸動特定游客群體心靈的東西,沙特阿拉伯的麥加朝圣地也是如此,山東曲阜鄒城的孔孟之路是如此,南湖的紅色之路更是如此,而‘1921模式’下的南湖更將是如此。”蝸牛(北京)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徐挺這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