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浙江松陽傳統村落的保護實踐

2015/8/13 9:53:37 點擊數: 【字體:

浙江松陽傳統村落的保護實踐
 

浙江松陽縣吳弄村風貌    吳關軍 攝

 

    本報駐浙江記者  駱  蔓  通訊員  季彤曦

    最近,浙江省松陽縣“火”了,“火”的原因不單單在于這里保存了數量豐富的傳統村落,還在于其進行的卓有成效的村落保護實踐。松陽縣傳統村落的保存狀況究竟如何?其保護的路徑是什么?記者進行了采訪。

    保存完整的傳統村落群

    地處浙江省西南山區的松陽縣,建于東漢建安四年(199年),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內至今仍保存著100多座格局完整的傳統村落,其中有50個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5年1月,住建部首次對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取得成就的縣授予“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示范縣”稱號,全國只有松陽縣和云南省建水縣獲此殊榮。

    8月4日,記者來到了松陽縣楊家堂村,遠遠看見小村莊在群山環繞中,層層疊疊的黃泥墻異常醒目。“整個村莊上下屋高低落差2米至3米,伸展高層200米。地無三尺平的楊家堂,是松陽縣典型的階梯式古村落。”松陽縣文廣新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楊建明介紹,楊家堂村建于1655年,始遷祖為宋濂第十一世孫宋顯昆。村莊坐東朝西,根據五龍搶珠的地形設計。村落內保留著30余幢歷史文化價值較高的古建筑。

    距松陽縣城15公里的平田村,三面環山,在云霧襯托下,村莊遠看像一只栩栩如生的鳳凰。平田村保持著完整的“村落-梯田-山水”格局,保存著宋代至民國的宗祠、香火堂、廟宇等遺存。“平田村江氏上村香火堂始建于明朝,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目前仍有江氏30余人生活在這座房子里。”該村負責人說。

    西坑村坐落在廻龍山頂,始建于明代,其內有縣級文保單位2處以及12幢清代古民居、宗祠、社廟等古建筑。它們與周山頭村、酉田村、吳弄村等村落一起,形成集中的傳統建筑群落,為松陽古村落打造奠定了基礎。

    構筑鄉村文化復興之路

    為保護利用好松陽的傳統村落,松陽縣委、縣政府提出大力發展山地民宿旅游,打造“山居民宿勝地”的構想。2013年10月,松陽縣在麗水市率先出臺了《關于開展傳統民居改造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明確了傳統民居改造利用的改造原則、改造模式、改造標準、政策措施等。

    松陽古村落保護工作開展中,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松陽古村落與一批專家、學者結緣。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羅德胤是第一個走進松陽古村落的專家,之后,他把江南秘境一般的松陽古村落介紹給了身邊的朋友,接著,哈佛大學建造師徐甜甜、香港大學建筑系副主任王維仁等相繼來到松陽,選擇平田村作為古村落設計村。就這樣,云上平田·慢生活體驗區應運而生,它包括餐飲區、青年旅社、民宿住宿區等。據統計,從2014年10月到今年5月共接待游客1萬多人次。

    松陽的變化以及其中蘊藏的巨大潛力,激發了不少走出大山的年輕人回家鄉創業的激情。“我們村常住人口240人,村民以種植茶葉、水果、水稻等為主要收入,現在慕名而來的游客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回來辦起了農家樂。”楊家堂村支書宋建彪說。而平田村的民宿開發者就是本村村民江斌龍,他成立了云上平田農業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并積極參與保護平田的傳統村落,得到了當地百姓的贊賞和支持。

    在西坑村,記者見到了畢業于蘇州工藝美術學院的蘇州姑娘廖敏智,她在機緣巧合下被西坑的美麗風光吸引。2014年10月,她跟朋友合伙投入300萬元,租賃了村里的兩棟老房子,改裝成8個房間。目前雖還未正式營業,但網上房間已經預訂到了明年下半年。“希望在這里能實現我的夢想。”廖敏智笑言。

    探索傳統村落保護的當下路徑

    “松陽縣強調原真性修復和宜居性改造結合,注重活態保護,突出鄉村、鄉土、鄉愁和休閑養生的田園文化,并讓村民享受到傳統村落保護的文化成果。”麗水市文廣新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周杰如是評價松陽縣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確,松陽縣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已初步摸索出了一條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路徑:圍繞“活態保護、有機發展”原則,制定《關于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打造“松陽古村落”品牌的實施意見》,編制《松陽縣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總體規劃》,把田園、山水、村落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規劃。開展傳統村落串點連線成片保護發展和主題化旅游線路規劃研究,目前已編制完成8個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詳細規劃。

    同時,松陽縣還緊抓傳統民居的修繕與改造工作。一方面,對具有較高保護價值、鮮明時代印記以及顯著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建筑,本著“保護為主、精修為旨、藝術為重、和諧為本”的原則進行保護修繕。另一方面,政府帶頭,工商資本參與,通過示范項目帶動老百姓積極主動參與民居改造。松陽縣還出臺了《關于開展傳統民居改造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引導、幫助村民通過對原有住房進行修繕、改造,用較低的成本達到改善居住條件的目的。目前,全縣共有22個村144戶實施了民居改造。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