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1月27日電 (付琳閣)四川省人大代表翟峰27日告訴記者,四川應吸取趙州橋申遺失敗教訓,建立聯合機制形成蜀道申遺合力,協助國家做好蜀道最終成功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后續跟進工作。
四川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于1月25日至1月29日在成都召開,蜀道申遺的話題一再被代表們提及。
“蜀道已有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中國使用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道路體系。”四川省文物考古院副院長唐飛表示,蜀道是中國古代交通史上的“活化石”、“活文獻”。
據悉,蜀道去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并被納入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提名的范圍。
翟峰介紹,預備名單的申遺項目將依次通過專家現場評估、主席團審查、21名成員組成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投票三個嚴格的審核過程。“所以,進入預備名單并不等于申遺成功,做好后期跟進工作應對專家組現場審查非常重要。”翟峰說。
讓翟峰擔心的是,中國已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預備名錄的項目而最終并未申報成功的“前車之鑒”。“早在上世紀80年代,趙州橋就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預備名錄。但申報未獲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趙州橋周邊環境出了問題。”翟峰說。
根據唐飛此前的調研,蜀道真實性、完整性曾受到嚴重破壞。由于歷史原因,蜀道保護一度未得到應有重視。在某旅游熱門地段,一條仿古小徑延伸向前,而真正的蜀道卻湮沒在半人高的荒草中,沒有任何標識。“蜀道上的石板,常常被當地農民拿去修了豬圈。”唐飛說。
故此,翟峰認為,四川省吸取教訓,協助國家有關方面做好應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到蜀道現場評估遺產前的相關保護和管理工作,大有必要。
翟峰表示,蜀道保護的難點是線性合作。“蜀道跨越幾個行政區劃,對整條線路系統保護相對薄弱。現在編制的總規劃,要把散落在蜀道上的點形成一個完整的保護體系。”翟峰說,“然而,蜀道跨越川陜甘三省的十多個市,讓不同區域協同作戰,并非易事。從這一點說,線性文化遺產的魅力所在,也恰恰是保護的困難所在。”
據悉,此次劃定的申報核心區域3700多平方公里,其中2000多平方公里位于廣元市境內。范圍包括金牛道、陰平道、米倉道、荔枝道4條古蜀道,涉及6個市的22個縣區。其中除荔枝道外,其余3條均經廣元境內,涵蓋當地摩天嶺、明月峽、劍門關以及大巴山南麓部分地區。
記者從四川省住建廳了解到,從去年3月起,住建廳就啟動了對蜀道的保護工作,還原蜀道本來的模樣。四川省住建廳廳長何健表示,這并不意味著各市州可“自行其是”,而要按環境綜合整治大綱的統一標準進行,以免恢復不當、破壞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