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四川:災后文物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

2016/5/24 14:24:59 點擊數: 【字體:

    本報駐四川記者  付遠書

    經過“4·20”蘆山地震后近3年的閉館維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蘇祠于今年4月19日正式對外開放。據統計,三蘇祠“五一”小長假共接待游客約2.5萬人次,創歷史新高。近年來,四川省災后文物搶救保護重點工程取得新進展,災后重建任務即將全面完成,為文保工作留下不少經驗。

    創新機制,保護管理提檔升級

    三蘇祠災后維修精品意識與人文擔當貫穿始終。不僅文物本體維修堅持了“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保持了蘇氏故居的風貌,園林、水景等周邊環境也整治得宛若天成。“重建后的三蘇祠,讓人眼前一亮。”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原館長張宗榮坦言,“三分水,兩分竹”的島居園林特色全國少見。從都江堰古建筑群到理縣桃坪羌寨,再到如今的眉山三蘇祠,四川災后文物搶救保護工作成績顯著,不僅成功搶救和保護了文化遺產,還積累了比較系統的災后文物搶救保護經驗,建立了高效合理的機制,四川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以提檔升級。

    據介紹,在災后重建過程中,四川文物系統創新文化遺產保護方式,比如都江堰古建筑群搶救保護工程中,采取“同步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的方法和建立“國家、省、市(縣)”三級聯絡員制度,有效推進工作進程;針對藏羌碉樓和村寨等少數民族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程特點,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組織經過培訓的當地工匠在專業資質單位的管理下參與搶救保護工程,使得藏羌碉樓和村寨建造技術、傳統工藝得以有效傳承。

    “之前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我們對文物保護更著重于文物本體的保護,而弱化了對文物周邊環境的治理、管理及防護設施建設。”四川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說,在恢復重建中,四川文物系統做到先規劃后實施,避雷、安防、消防等設施設備的建設與維修保護工程同步實施,并通過文物維修保護工程廣泛宣傳文物保護理念,培養了人才隊伍,改善了文物生存環境,提升了保護管理水平。

    惠及民生,文物保護成重要抓手

    以前村寨的路不好走,恢復重建后,路面硬化且平坦了——這是目前理縣桃坪羌寨的現實生活寫照。據了解,自“5·12”災后重建以后,阿壩州桃坪羌寨、蘿卜寨、吉娜羌寨等災后搶救保護工程的成功實施,使文物保護成為惠及民生的重要抓手。

    行走在四川大地,像這樣的好消息能聽到不少。2月14日是春節假期的最后一天,但成都武侯祠依然人流如織,在此舉辦的2016成都大廟會圍繞“三國文化”主題,吸引了眾多游客。秉承文化惠民的宗旨,成都金沙“太陽節”期間,每人30元的臨時門票不僅可逛遍整個金沙遺址博物館園區和展廳,還可樂享眾多精彩內容,極大地豐富了群眾假日文化生活。在四川,隨著眾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形成了文化樂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良好局面。

    四川各級政府還從資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為文物保護搭建支撐平臺。例如,邛崍市投入1230萬元對邛窯遺址進行保護,對遺址周邊環境進行綠化和修復;綿陽市規劃60余畝土地異地重建綿陽市博物館,將博物館建到了文化氛圍濃郁、游人如織的富樂山景區。值得一提的是,為保護蜀道沿線文物,廣元市將鐵路、公路改道,實現“公路、鐵路為文物保護讓路”。

    文旅結合,助推文物資源保護利用

    走進桃坪羌寨的爾瑪人家飯店,廚房里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音頻頻傳出,餐廳里已經坐了好幾桌客人。“我在震后當年就恢復了營業,每天有五六百元收入。為了擴大規模,在新寨買了這套房子,共有528平方米,來的游客也很多。”爾瑪人家主人陳碩高興地告訴記者。據了解,汶川特大地震使這座古寨遭受重創,四川省政府、國家文物局及時啟動桃坪羌寨災后搶救保護工程,采取了以資質單位管理、組織當地工匠參與的方式,對桃坪羌寨進行了歷時3年多的修繕。如今,修復后的桃坪羌寨成為當地旅游業的龍頭,旅游收入遠超震前。

    桃坪羌寨只是四川文物資源保護和利用的一個縮影。除了三星堆和金沙遺址這些著名旅游勝地外,汶川蘿卜寨通過災后文物保護工程,改善當地人民生活,富裕一方百姓;二王廟古建筑群的修繕,對都江堰災后經濟恢復起到了促進作用;武侯祠依托三國文化發展文化產業,每年經營性收入上億元。此外,四川的藏羌碉樓與村寨,也正在探索文化富民的新路徑。據悉,目前四川9處大遺址所在地,有一半以上正著手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并積極推進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的相關規劃。

    “我們應該繼續強化與旅游部門的溝通協作,不斷強化對文化旅游活動的指導監督并深入發掘文化內涵,提高景區的文物保護和旅游發展水平。”四川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四川文物系統還將推動各級文保單位創造條件向公眾開放,同時進一步推動文博相關產業發展,讓文創裝點百姓的美好生活。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