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古走來,重慶所在的這片土地真的如古人所說是蠻荒之地嗎?昨天,市文物局公布了“十二五”期間十大考古發現,這片土地上的數十萬年歷史,在考古專家們的手中被一一揭開。
據市文物局副局長白九江介紹,經過一系列的評選,最終巫山縣玉米洞遺址、巫山縣大水田遺址、巫山縣藍家寨遺址、永川區漢東城遺址、合川區釣魚城范家堰遺址、渝中區太平門遺址、忠縣臨江二隊遺址、彭水縣中井壩遺址、小南海文物考古調查、九龍坡慈云寺遺址群考古調查項目入選。
巫山縣藍家寨遺址
東周時重慶人就開始養馬喂雞
我們現在看到的馬,在商代晚期才從中亞西亞地區傳入我國的中原大地。重慶又是什么時候有了馬這種動物呢?重慶師范大學教授、巫山縣藍家寨遺址動物考古負責人武仙竹說,早在東周時期,在巫山生活的古人類就已經開始養馬喂雞了。
武仙竹說,藍家寨遺址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以及以后考古遺址中,首次發現喜馬拉雅水麝鼩、小臭鼩、微尾鼩、白腹管鼻蝠等多種動物骨骼標本,“這些動物都是西南地區特有的物種,它們當時和人類都是居住生活在一起的,這充分說明,那時的人和動物和諧相處。”
同時,考古工作者們還在這里發現了先秦及其以前歷史時期,迄今為止在三峽地區所發現的唯一一處“六畜”齊全的古文化遺址。馬類骨骼的被發現,說明飼養的馬匹在商代晚期傳入中原地區之后,很快就傳到了當時的巫山,而此時,這里生活的人們農業化程度已經非常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