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占據古絲綢之路長度近四分之一的文物大省甘肅,選調該省大批精品文物參與了在法國、美國以及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舉辦的重要展覽。而這樣密集的文物“外訪”步伐,將在今后得到延續和深化。
甘肅省文物工作會議3日下午在甘肅敦煌舉行。甘肅副省長夏紅民介紹,過去五年,甘肅在海外多次舉辦了以敦煌藝術、絲綢之路文明為主題的文物外展12個,特別是近期在美國舉辦的“莫高窟佛教藝術展”和在臺灣舉辦的“大秦文化特展”引起廣泛關注。
甘肅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和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2013年初,中國官方批復甘肅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
近年甘肅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漸入佳境。該省文物局與印度國家考古調查局簽署友好合作意向書,雙方文博機構啟動了具體交流合作活動;甘肅文博單位與美國相關機構在石窟保護、考古研究等領域開展深入持久的合作,舉辦了多次敦煌論壇及簡牘學、早期秦文化等國際學術會議。
“以敦煌文物、絲綢之路文物為特色的文物外展在國際社會產生廣泛影響。”夏紅民說,近年來,甘肅與美國、英國、法國、印度、日本等國家有關機構在文物保護領域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拓展。流失海外20多年的56件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出土文物成功追索返還甘肅故里。
今年開始,甘肅將內外兼修擴影響,加快文物“走出去”和“引進來”步伐。夏紅民表示,依托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平臺和窗口,甘肅將擴大與國際組織及相關機構在文物領域的交流合作,努力將該省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敦煌學、簡牘學、長城學等國際顯學的研究基地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