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創音樂舞蹈劇《帝堯》演出現場 黃河新聞網 記者高增平攝
山西省政協副主席周然宣布首屆陶寺帝堯文化旅游節開幕。黃河新聞網 高增平攝
參加開幕式的嘉賓傾倒象征華夏文明的黃河水共繪美麗畫卷。黃河新聞網 高增平攝
9月17日晚,首屆中國 陶寺帝堯文化旅游節在山西襄汾開幕。山西省政協副主席周然出席并宣布開幕,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郭健、省旅游局副局長王炳武,臨汾市委副書記、市長岳普煜、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黃翠蓮等領導出席并觀看了演出。襄汾縣委書記王國平講話并主持開幕式。開幕式上大型原創音樂舞蹈劇《帝堯》的演出吸引了近萬名群眾觀看。
演出現場,音樂舞蹈劇《帝堯》共分上古滄桑、擊壤春秋、禮樂大章、鼓舞中國四大篇章。 第一篇章展現了原始人類刀耕火種、開辟蠻荒的場景;第二篇章反映了帝堯觀測天象,敬授民時,帶領百姓耕耘大地的情景,人類進入了農耕文明的新時代。第三篇章再現了帝堯擴疆劃地,制定較為系統的政治制度并創禮制樂,龍的傳人被世人所公認。第四篇章體現出帝堯創建華夏文明,九州擁戴,天下來朝,最早的中國從這里走來。該劇用“音詩畫”并歌舞的形式,講述了帝堯初封陶寺并建都于此,帶領族民從野蠻走向文明的過程,高度凝煉了帝堯對中華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
據了解,大型原創音樂舞蹈劇《帝堯》由星光獎和文華獎獲得者、中北大學聲樂教授、著名歌唱家陜軍掛帥,山西廣播電視臺、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廣州歌舞劇院、山西省演藝集團等單位共同創作而成。
陶寺遺址位于襄汾縣陶寺村南,總面積約300萬平方米,發掘成果主要包括帝堯時期的城址、宮殿、古觀象臺、文字、銅器以及大量墓葬,出土了彩繪龍紋陶盤、玉器、彩繪木器等一批文物。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古觀象臺,中國最早的文字、最早的農事歷法、最早的國家龍徽、最早的八音鼓樂、最早的木器、最早的建筑材料――板瓦等。陶寺遺址的發掘和發現,使堯、舜、禹時代不再是傳說,證明了山西是華夏民族最重要的根祖之源。
襄汾縣委、縣政府立足于陶寺帝堯文化的獨特價值,將帝堯文化作為主打品牌,引領全縣文化旅游產業轉型跨越發展。此次陶寺帝堯文化旅游節的舉辦旨在進一步擴大襄汾的知名度,提升襄汾的影響力,發展全縣的文化旅游業。
據悉,本屆帝堯文化旅游節從9月17日開始,持續至21日,主題為“中國源頭 文明根祖”,節慶期間還將舉辦臨汾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陶寺遺址考古成果展、“洞房花燭”――丁村傳統婚俗文化表演等活動。(原標題:首屆帝堯文化旅游節開幕 萬人觀看舞蹈劇《帝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