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距今8000年 央視將拍紀錄片
2012/11/13 14:49:4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說起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大家都會想到蕭山跨湖橋,實際上,蕭山八千年文明史留下了不止這一處“文化之最”——世界上最早的漆弓,中國最早的草藥罐、最早的甑、最早的慢輪制陶技術、最早的水平踞織機,長江中下游地區最早的栽培稻……都出自這片神奇的土地。
深厚的歷史積淀吸引了多方關注,央視《探索·發現》欄目也把目光投向了這里,一部關于跨湖橋文化的紀錄片聚焦于此,并于昨天在跨湖橋遺址博物館舉行了開機儀式。
8000歲的跨湖橋遺址,是個聚寶盆
湘湖,西湖的姊妹湖,蕭山的母親湖。跨湖橋,原是古上湘湖與下湘湖之間的葫蘆頸地帶,一座跨連東西兩岸的古橋,橋頭是湘湖村。
發現于舊湘湖湖床下面的跨湖橋遺址,經過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已達1000平方米左右。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骨器、木器、石器以及人工栽培水稻等文物,其中就包括震驚世人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獨木舟”和“最古老的造船作坊”。這些文物經碳14測定,距今8000年左右,跨湖橋遺址因此被認為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之一,比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還早1000多年。
考古發掘已跨時二十多年,已有的發現和論斷帶給人們太多驚喜與感動,一件件珍貴的出土文物揭示出一個個“文化之最”。在這方古老遺址下,還有更多的歷史謎團,值得后人去發掘和探究。
探尋沉睡古跡,紀錄片懸念叢生
央視《探索·發現》,是一檔膾炙人口的大型人文歷史與自然地理類的紀錄片欄目,跨湖橋文化的神秘,吸引了攝制組前來探究。
“跨湖橋遺址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許多歷史細節,都有實物來印證。而這些觸手可及的實物,都會成為這部紀錄片的亮點。”央視《探索·發現》欄目組導演趙捷對此行拍攝充滿信心。
八千年前,蕭山湘湖就出現了獨木舟,堪稱中華第一舟,令人驚訝的是,日本也發現了一艘與蕭山驚人相似的獨木舟,這兩者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以通體磨光的黑光陶器為代表的跨湖橋陶器,何以擁有如此高超的制陶技術?八千年前的跨湖橋人,是不是已經開始用蠶絲線,來穿過骨針極其細小的針眼?底部有煙火熏燒痕跡的小陶釜里裝的植物,是否就是遠古時代的中草藥?修補過陶片的黏合劑,算不算是文明史上最早的“膠水”?充滿智慧的跨湖橋人來自何方,又如何生活?依水而生的跨湖橋文化,最終是不是因為海水侵襲而突然消失……
“整個遺址的發掘過程十分復雜,揭開這段歷史的過程,更是懸念叢生。我們的紀錄片,會通過一個個故事,將這段曲折跌宕的歷史娓娓道來,逐一解答那些耐人尋味的歷史謎團。”本片的策劃兼撰稿人鄧建永介紹說。
紀錄片計劃于明年年初在央視播出
“除了介紹跨湖橋的歷史和文物,我們還會向大家介紹碳14是怎么確定歷史年代的。還有,我們都知道跨湖橋遺址一直留存于水底,關于遺址的水下保護,如何脫鹽、脫水,也是值得一說的故事。”鄧建永還透露,目前該紀錄片的暫定名為《揭秘跨湖橋》或《8000年前的文明》。
趙捷表示,紀錄片將于12月左右在蕭山跨湖橋遺址開始實景拍攝,計劃拍攝周期約半個月。紀錄片共分兩集,總時長90分鐘,預計將于2013年初在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播出。
記者了解到,這部關于跨湖橋文化的記錄片將通過情景模擬、專家訪談等一系列手法,用權威性的影像語言,解密跨湖橋先民8000多年前的生活,再現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勤勞和智慧譜寫的史前文明。
紀錄片將原汁原味地呈現當地風土人情,蕭山當地居民及這段時間游覽湘湖的游客,都有可能參與拍攝,在央視露臉。(原標題: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距今8000年 央視將拍紀錄片)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錢江晚報(20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