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漢陽百歲老井行將消失 居民:留住這份城市記憶

2012/12/6 17:15:57 點擊數: 【字體:


漢陽百歲老井行將消失 居民:留住這份城市記憶

漢陽百歲老井行將消失居民:留住這份城市記憶
 
    漢陽青石橋段湖二巷3號的居民張啟貴,講述著自家門前這口百年老井的故事。記者傅克強 攝 來源:長江日報

    “漢陽青石橋地區進行舊城改造拆遷,轄區內段湖二巷一口百年老井面臨填埋!”昨日,網友“徐家棚”在漢網論壇發帖爆料。“老井”的命運引來多位網友圍觀、跟帖疾呼:作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希望這口老井能被保留,并加以保護。

    這口老井究竟有著怎樣的身世和故事?昨日下午,記者專程來到漢陽南城巷附近的青石橋段湖二巷3號這戶人家大門前,果然見到一口老井。掀開水泥蓋板,暴露一個直徑約60厘米的井口,井口高出地面約二三十厘米,外壁由水泥所砌。俯視井下,可見清澈的井水,光滑的井壁則由紅磚砌成。老井旁邊一六柱亭,據了解為20多年前所建,供人乘涼閑憩所用,與此井無關。

    年屆六旬的張啟貴師傅自稱是這口老井的主人。他說,此井是祖父于清末所“打”,距今至少有110年的歷史。有街坊插話道,張家曾世代以賣豆芽為生,豆芽品質在當地頗有口碑,澆灌豆芽的優質水源正是來自于這口老井,因此不少街坊戲稱其為“豆芽井”。張師傅回憶,一二十年前,他家一直喝的是這口井的水。為防止井水受污染,他還專門給井口“配”了一個水泥蓋。

    一位居民向記者反映,整個青石橋片區已被納入舊城改造范圍,面臨拆遷,這口當地僅存的古井也將與其他建筑一起被拆除。當地“舊房子可以拆,但這口百年老井被填實在可惜”。聞訊有記者采訪,一些居民紛紛圍上來,爭先恐后表達自己的想法。

    居民們的想法與網友在網上的呼聲不謀而合。網友“臉烙金印”回憶:“上世紀60年代,小孩姥姥家住青石橋,老人家經常在此井用水洗菜淘米,水質較好,冬暖夏涼,我也曾用過此井之水,當時井邊很是熱鬧,-番風景令人回憶。”他真心希望能“保留此井!”

    “老漢陽”、市人大代表麻建雄昨日向記者透露,漢陽古城街巷曾遍布老井。漢陽地區使用自來水比漢口晚,直到解放初的很長一段時間,許多老漢陽人仍在使用井水。這樣的百年老井,在當年的青石橋也不止一處。近二三十年來,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這些曾經與漢陽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老井被相繼填埋、消失。

    漢陽古井今何在?“翠微”“元妙”尚存 “鳳凰”“白鶴”無蹤

    漢陽古城目前還有多少這樣的“百歲老井”?記者昨日在踏訪中了解到:曾經遍布漢陽古城的老井,如今留存下來的屈指可數,如“翠微”、“元妙”。而白鶴井、鳳凰井這些曾以豐富的人文積淀而聞名的一批古井,均在近年的舊城改造中消失。

    《武漢往事》作者羅時漢先生向記者介紹,漢陽最有名的古井有3個,分別是“翠微”、“鳳凰”和“白鶴”。昨日記者隨同羅先生一同踏訪發現:三口古井中,除歸元寺內的那口具有500年歷史的“翠微”古井存世外,另兩口古井已不見蹤跡。翠微路附近的白鶴村,因此處的“白鶴井”而得名。老居民、82歲的何爹爹回憶:二三十年前,他就是從這口井里取水喝,但多年前此井因建高樓被埋。

    羅時漢透露,9年前,他曾在漢陽鳳凰巷10號一家深宅大院里,意外發現了一口百年老井。從井口探頭,清亮的水映著面影,其妙無窮。這座天井式老宅,據說是以前一位開錢莊的張姓人家留下的。一墻之隔,即是那棵江城最古老的銀杏樹——“古漢陽樹”。古井古樹相得益彰,令人浮想聯翩。遺憾的是,記者這次踏訪才得知,此井已于幾年前被埋。

    昨日,記者還跟隨“老漢陽”麻建雄先生“探望”了另一口尚存的古井——位于漢陽武漢三中四新分校院內的“元妙井”。記者在現場看到,保存完好的花崗巖外井壁上刻有昌明大師親筆題字“元妙井”,井旁文字介紹:“此井修鑿于明朝時期,位于當時元妙觀內,井深兩丈有余,井壁由青石砌成,常年沁水不斷,訓女中學時期為師生提供飲用水。”麻先生介紹,此地原為民國時期的訓女中學舊址,最早這里有一座元妙觀。(姜太旭)(原標題:漢陽百歲老井行將消失 居民:留住這份城市記憶)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長江日報(2012-12-06)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