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山東借“十藝節”平臺展非遺魅力

2013/6/7 16:17:06 點擊數: 【字體:

 

山東借“十藝節”平臺展非遺魅力

德音琴社在活動啟動前演奏古琴

  我國第8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6月5日,山東省文化廳在濟南舉辦“唱響中國夢、喜迎‘十藝節’”山東省慶祝2013年“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和山東省副省長季緗綺,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廳廳長、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山東省籌委會常務副秘書長徐向紅,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劉愛軍,山東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山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宗偉等出席活動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上,有關領導為第三批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擴展項目部分單位代表、第四批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部分單位代表、2012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十大亮點事項的單位代表、2012年度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十大模范傳承人、山東省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特色村(社區)的負責人、2012年度山東省古籍保護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第二批山東省傳統技藝大師等進行了頒獎授牌。

  徐向紅表示,開展此次活動旨在展現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成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社會的非遺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非遺保護的良好氛圍。他說,山東近年來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籍保護工作,并取得顯著成效。非物質文化遺產四級名錄體系和傳承機制建設取得新進展,搶救性保護、人本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整體性保護不斷得到推進并被賦予新的內容,古籍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逐步形成了普查、修復、展示、研究“四位一體”的古籍保護工作機制,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籍保護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徐向紅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古籍保護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各級文化部門和廣大文化工作者肩負著重要使命。下一步,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籍保護工作順利開展;三是要自覺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籍保護工作融入到“十藝節”整體活動中來,主動與“十藝節“相銜接、相融合,充分利用“十藝節”這一重要平臺,向全國和全世界人民展示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籍的獨特魅力及豐富內涵。

  啟動儀式后,有關領導參觀了山東省古籍普查成果展、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陶器·陶瓷精品展等展覽。

  為了辦好此次活動,山東省組織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編撰出版成果展等四大主題展覽活動。全省各地也以慶祝第8個“文化遺產日”為主題,舉辦了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籍保護宣傳活動。據統計,“文化遺產日”期間,山東各地將舉辦各類慶祝及展覽展示活動770多場次,預計參與群眾800多萬人次。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山東非遺保護成果編撰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2005年至2009年組織開展的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中,山東省共整理文字1999.7萬字,錄音5473.3小時,編輯各類普查資料3400余冊,錄制音像資料3萬余盒,數字化非遺資料近40TB。2008年,山東省文化廳組織評選了首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并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全省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等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及成果轉化。

  在陶瓷類非遺項目保護方面,作為我國知名的大型陶器、陶瓷分布區,山東已先后公布淄博陶瓷燒制技藝等10多個項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通過命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和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組織參加2010中國上海世博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組織舉辦文化遺產日和對外文化交流等活動,擴大了陶瓷類非遺項目的知名度。(原標題:山東借“十藝節”平臺展非遺魅力)

  山東省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特色村(社區)

  1.商河縣殷港鎮帽楊村(鼓子秧歌)

  2.膠州市膠東辦事處東小屯村(膠州秧歌)

  3.高密市聶家莊村(聶家莊泥塑)

  4.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楊家埠木版年畫、濰坊風箏)

  5.海陽市盤石店鎮大薛家村(海陽大秧歌)

  6.榮成市人和鎮院夼村(漁民節、桷蓬制作技藝)

  7.臨沂市河東區九曲街道三官廟社區(龍燈扛閣)

  8.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路西村(葫蘆雕刻)

  9.博興縣錦秋街道辦事處灣頭村(草柳編)

  10.菏澤市牡丹區馬嶺崗鎮穆李村(曹州面人)

  2012年度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十大模范傳承人

  1.姚忠賢(山東琴書)

  2.梁金華(膠東大鼓)

  3.蒲章俊(聊齋俚曲)

  4.邵曉環(柳琴戲)

  5.杜瑞杰(呂劇)

  6.聶希蔚(聶家莊泥塑)

  7.楊紅衛(濰坊風箏)

  8.孔繁彪(曲阜楷木雕刻)

  9.徐勤啟(徐家拳)

  10.高景佐(山東快書)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3-06-0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