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讓歷史街區在“保”與“用”中實現雙贏

2013/8/30 9:38:16 點擊數: 【字體: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讓歷史街區在“保”與“用”中實現雙贏

 三坊七巷復查現場

  編者按:“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于2008年啟動, 至今已經走過5個年頭,評選出了50條文化遺存豐厚、歷史底蘊深厚、建筑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名街,有力地推動了歷史文化名街的保護。近日,為加強對名街的監督和管理,國家文物局委托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推介活動組委會組織名街評審專家對前三屆入選的30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進行復查和技術指導。為配合這項工作,從本期開始,我們開設《入選之后看名街》欄目,將名街最新動向、復查結果等展現給大家。希望通過這些努力,將名街保護工作推向深入。

  6月28日、29日,第五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授牌儀式、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2013年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年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與此同時,為落實完成《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專家復查工作項目》、進一步推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組委會組織到會的文化遺產保護、城市規劃設計方面的專家,對福州市三坊七巷進行了復查。

  從2009年入選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街區的保護發展之路已經走過了5年。在這5年時間里,三坊七巷的保護范圍以及街區內的文物建筑有無發生變化?街區的保護規劃編制完成情況如何?街區旅游的發展是否導致文物建筑遭到破壞?記者跟隨著復查專家的腳步,展開了采訪調查。

  街區范圍有所擴大

  文保建筑級別發生變化

  近幾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持續加快,各地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消息屢見報端。“在改造過程中,一些歷史文化街區被拆除重建了,還有一些范圍變小了。”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松說,歷史街區范圍的變化以及其范圍內文保建筑數量、級別的變化,可以直接反映街區保護的狀況,同時也說明了其所在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開展的情況。

  “在2008年提交‘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申報材料之時,三坊七巷的總占地面積38.35公頃。”三坊七巷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勇介紹,而2013年2月完成公示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修編)》中,三坊七巷規劃區面積增至39.81公頃。“在街區保護修復過程中,原來沒有納入保護規劃范圍內的,在修編過程中納入了整個保護規劃中。”三坊七巷管委會副主任凌敏解釋。

  楊勇介紹,目前三坊七巷文物建筑的總數并沒有增減,但是級別發生了變化。“原來保存較好的明清古建筑共計159座,其中包括全國重點文保單位9處,省級文保單位8處,市、區級文保單位11處,歷史建筑131處。而現在,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增至15處;省級文保單位減至6處;市、區級文保單位為7處。”

  “文保單位的升級,說明它們被保護得不錯。”張松說。據了解,為了確保保護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福州市先后批準頒布了《福州市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古建筑搬遷修復保護辦法》、《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審核制度》、《三坊七巷文物建筑保護修復技術規范》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使得文物建筑的原汁原味得到保持。而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福州市先后編制了《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修編)》、《兩山兩塔兩街區文化特區規劃》,街區的保護修復工程嚴格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和“鑲牙式”“漸進式、微循環、小規模、不間斷”的步驟組織實施。

  “這種制度化的工作流程是三坊七巷在保護中探索出來的、值得借鑒的經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規劃師張兵說,它符合社會發展趨勢,探索了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整治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探索積極有效的管理模式

  協調旅游發展與文物保護的矛盾

  2013年初,因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力,8個縣、市被住建部、國家文物局通報批評,云南大理由于過度發展旅游破壞名城而位列其中。而在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復查中,“街區當前的保護情況及存在問題,特別是在旅游開發中對文物古跡和歷史風貌的影響情況”是復查的一項重要內容。“現在有些地方旅游搞得很過分,老街原有的面貌基本沒有了,做了一個像迪斯尼樂園一樣的東西,用它來賺錢。我現在很擔心這個問題。”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朱自煊說。

  記者注意到,三坊七巷也注重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包括推出以“坊巷院落游”“古建園林游”等為主題的旅游項目,吸引游客。“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的旅游發展,一直強調在文物建筑保護的前提下進行,也注重其與文物保護的有效結合。”楊勇說,為了保證街區內文物建筑的安全,三坊七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節假日旅游高峰期嚴格限制游客流量。

  “管理模式的靈活運用也是我們摸索出來的、平衡‘保’和‘用’的有效方式。”凌敏說,對游客開放的展館,三坊七巷分三種模式進行管理,分別為:由三坊七巷管委會獨立管理,如水榭戲臺,每周邀請福州地方戲劇團等在水榭戲臺演出,展示福州傳統戲曲;由三坊七巷管委會與企業、個人合作管理,如謝家祠開辦“福州民間藏品展示館”;三坊七巷管委會與政府部門合作管理,如二梅書屋與福建省文物總店合作開辦“福建民俗博物館”。“在此過程中,通過展示三坊七巷所蘊含的各項民俗活動、民間曲藝、民間工藝、風味飲食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歷史街區的活態文化精髓。”楊勇說。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規劃師趙中樞認為,在街區文化活力保持、街區業態發展以及文化內涵的挖掘方面,三坊七巷都做了不少工作,街區文化標識與周圍歷史文化環境也比較協調。“但是要注意使街區周邊景觀、環境與街區本身相協調。此外,在街區保護修復、歷史文化展現等方面,要充分發揮街區民眾的力量,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街區保護的事業中去。”趙中樞建議。

  合理利用

  為歷史文化遺存注入新活力

  2002年修訂的《文物保護法》確定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認為,利用一直是文物保護工作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在保護與利用的關系上,合理的利用可以實現更好的保護,甚至可以成為保護的手段。

  近幾年,三坊七巷在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對歷史建筑的“再利用”進行了有益探索。“三坊七巷作為歷史文化街區,具有公共性。我們根據街區的特點,提出了建設全國首個社區博物館的概念,以‘地域+傳統+記憶+居民’模式對其進行完整、動態、聯系的保護和展示,將其建成閩都文化的展示體驗區。”楊勇說,它還是閩臺兩岸交流的重要基地,比如“2011年三坊七巷與臺灣學術研討會”、2012年“福州海峽創意設計周”活動等的舉辦,使其成為保護和傳承、認識和體驗閩都文化的一個重要平臺。

  “目前文化旅游業、文化博覽業、收藏拍賣業、工藝美術業等文化產業的發展,使得林則徐紀念館、嚴復故居、林覺民故居、二梅書屋、林聰彝故居等文保建筑和歷史建筑都被利用起來。”凌敏說,在利用中它們的歷史文化價值得到展現,而利用所得的收益又反過來用于保護它們。“在利用的過程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互利共贏一直是我們堅持的方向。”

  “今年8月我再次去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踏勘,同2009年所見相比,南后街開始熱鬧起來,街內生活基本得到恢復,而其兩邊的巷子經過整治和文物修復,有了許多新的看點,也營造了不少新的文化空間。”張兵認為,三坊七巷從“拆除”中搶救下來直到今天,老街的活力在逐漸復蘇。“這代表了一種健康的發展趨勢,不過,在很大程度上,三坊七巷沿街商店的業態主要面向游客,而歷史文化街區的可持續發展,并不應該完全依靠旅游功能的注入。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街區管理機構應該認真研究整個地區居住功能的恢復問題。”

  張松建議,三坊七巷在社區生活品質提升、歷史街區的多樣性特征維護和基礎設施全面改善等方面應該做出更好的示范性推進工作。同時要更加注重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再生、活用的整合推進,更加注重居民生活、文化旅游和商業開發的協調平衡發展,并為此開展更加有效和有序的規劃引導。(原標題:福建福州三坊七巷:讓歷史街區在“保”與“用”中實現雙贏)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3-08-29)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